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55945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强化练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3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8小题,共48分)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 B.石漠化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解析】1选C,2选A。第1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

2、、半干旱地区以及某些半湿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起主导作用。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2021潍坊高二检测)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其中游一带绿洲发育情况最佳。但随着早期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地区荒漠化加剧。下表为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间段土地荒漠化动态度(单位:%)统计表。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土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据此回答3、4题。时段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1.2722.414.51-1.26

3、1986-1993-9.86-5.255.180.311993-20020.451.03-4.43-0.4620022012-0.50-0.70-2.93-1.781977-2012-2.272.54-0.62-0.873.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不合理的灌溉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开垦4.关于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解析】3选D,4选 C。第3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

4、农业,且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第4题,表中数字表示的是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变化率,不能读出面积的大小和所占百分比;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较小,面积较稳定;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度变化为负值,说明面积减小。 (2021邯郸高二检测)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甲市附近沙漠南缘的光伏光热治沙发电综合项目景观图,该项目采用“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治沙新模式。据此完成下

5、面5、6题。5.该区域的旱地在农业生产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次生盐碱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6.关于甲市“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太阳辐射强B.光伏板遮光挡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C.板下种植草,争夺养分,土壤肥力下降D.光伏发电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不明显【解析】5选A,6选B。第5题,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黄河等地理事物判断,该区域的旱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雨集中、强度大,农业生产最易导致水土流失。第6题,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甲市位于库布齐沙漠南缘,属于内蒙古高原;光伏板遮挡了太阳光,削弱了

6、风力,板下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改善了土壤水分条件;板下种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土壤的养分条件;光伏发电技术渐趋成熟,该模式既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8.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全部种树 B.种草,种树C.种树,种草 D.种树,种草【解析】7选B,8选C。第7题,草原景观出现在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第8题,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

7、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地降水极少,不适合种树和种草。【补偿训练】 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1)、(2)题。(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A.防风固沙B.吸烟滞尘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2)造纸产业链条能够()A.使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B.实现无废弃物排放C.把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推动沙柳的种植【解析】(1)选A,(2)选D。第(1)题,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当地风沙危害较大,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利于当地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净化

8、空气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而非水土流失。第(2)题,造纸产业链条有助于对沙柳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因此能推动沙柳的种植;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造纸产业链条显示其对植被是平茬,没有刨根,植被未遭到大规模破坏;污水大部分回收,没有实现无废弃物排放;生产重点转向产品深加工,不是对废弃物综合利用。二、非选择题(共22分)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沙产业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托沙地、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经济开发,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的新兴产业。位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

9、之一,也是我国沙产业发展较早地区之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昔日生态问题严重的地区正朝着绿水青山稳步转变。下图示意毛乌素沙地位置。(1)分别指出图中长城两侧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2)简述毛乌素沙地发展沙产业的有利条件。(3)指出毛乌素沙地适宜发展的沙产业类型。(4)说明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解析】第(1)题,长城北边是内蒙古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以土地沙漠化为主;长城南边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以水土流失为主。第(2)题,毛乌素沙地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太阳能充足;有古长城等,旅游资源

10、丰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昔日生态问题严重的地区正朝着绿水青山稳步转变,有国家政策支持等。第(3)题,毛乌素沙地适宜发展的沙产业类型可以是沙漠生态(探险)旅游,满足游客探险需求;沙漠特色种植业,如人工梭梭林、人工甘草等沙漠特色作物种植;利用丰富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利用冬季风风力大的优势发展风能发电;当地污染少,可以进行生态饲料加工等。第(4)题,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可以推动沙区经济发展,进行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多元化,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破坏,促进沙区生态恢复,减轻荒漠化;

11、拓宽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答案:(1)长城北边以土地沙漠化为主;长城南边以水土流失为主。(2)光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3)沙漠生态(探险)旅游;沙漠特色种植业;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态饲料加工等。(4)推动沙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促进沙区生态恢复;拓宽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1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小题,共12分)(2021浙江6月选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

12、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该类型小流域内()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11.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解析】10选C,11选D。第10题,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滨海城镇多湿地

13、滩涂,商业并不发达。第11题,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中游地区地势较上游平坦,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河流下游地区湿地、水网良田多,水体污染不严重;滨海滩涂围垦养殖,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二、非选择题(共18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黄土高原M河流域(图甲)曾水土流失严重,后该流域在坡地上大量修筑鱼鳞坑(图乙),并在鱼鳞坑内栽种植被,大大减弱了地表径流对坡面的侵蚀作用,流域内水土流失明显减轻。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成片的坑群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M河流域

14、不同坡面和同一坡面不同坡位的鱼鳞坑规格标准不同。(1)说明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2)阐释鱼鳞坑能使坡面侵蚀大为减弱的原因。(3)M河流域不同坡面和同坡面不同坡位的鱼鳞坑规格标准不同,试推测原因。【解析】第(1)题,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坑内拦蓄雨水及坡面地表径流,增加土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坑内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第(2)题,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鱼鳞坑分段拦截地表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在鱼鳞坑内栽种植被,鱼鳞坑利于植被生长,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了植被对坡面的保护。第(3)题,不同规格标准的鱼鳞坑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的能力不同,而不同坡面的坡度、降水、土壤等特征存在差异,需因地制宜根据坡度、降水、土壤等差异修建不同规格标准的鱼鳞坑;同理,同一坡面上坡、中坡、下坡的流速和流量有差异,需合理设置上坡、中坡、下坡相应的鱼鳞坑规格标准。答案:(1)坑内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增加土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坑内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2)鱼鳞坑分段拦截地表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利于植被生长,增强了植被对坡面的保护。(3)不同坡面的坡度、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