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55746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创学院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 项目编号: 9 重庆文理学院特色项目建设任 务 书学 院 名 称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项 目 名 称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项 目 编 号 9 负 责 人 宋仲容 联 系 方 式 13996432449 重庆文理学院教务处 制二一年四月填 写 说 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3.封面中“项目编号”一栏暂不填写。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 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实践起止

2、时间2010.7-2012.7项目区负责人姓名宋仲容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58.3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书记、院长 教授联系电话(手机)13996432449电子邮箱传真49682200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管理人员不超过4人)姓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学位承担工作丁武泉讲师硕士参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和项目协调何家洪助教硕士参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张秀珊讲师学士参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唐 英副院长教授硕士组织化工与制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制曹优明副院长教授学士组织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徐 强副书记教授硕士组织各专业方向实践教学模式研制与实践郑士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本

3、科参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制朱启红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参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制谢志刚副教授博士负责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李 强副教授博士负责科研促教学工作开展胡德斌实验室主任高级实验师本科参与各专业方向实践教学模式研制与实践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内外单位)单位名称承担工作四、建设方案(包括建设思路、目标、措施等,限2000字)(一)建设思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趋于多样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所有本科高等学校的共识。我校是一所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应用型普通高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形势

4、下,长期以来形成的高等教育精英化、科学化的倾向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关门办学”的习惯,使我校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设计等办学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些已制约着我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应对生源和就业两大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制定更有利于提升专业核心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具体建设思路如下:(1) 探索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国内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并以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确定适合我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2) 构

5、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搭建起“专业基本素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培养框架,以形成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交叉融合的培养方案,确立增强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突出一个专业核心能力、强化专业能力的实践训练。(3) 转变教学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为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应对当前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通过对各行业需求分析,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设置课程。(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个高校能否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执教理念。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

6、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市场需求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论,转变执教理念,大胆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二是在教师培养中应加强培养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双能型教师。(二)建设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要发展,学生要就业就必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其关键在于培养其专业核心能力。高校学生的核心能力应包括基本能力、关键能力和潜在能力三部分。本课题研究通过创新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

7、,科学设置课程,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强调教、学、做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的整合,不断提高学生持续竞争力。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三)建设措施(1) 合理调整理论课时,确保实践教学。由于高校培养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大多受到的只是普通教育。因此,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是大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而必要和充足的课时是实践性教学取得切实成效的有力保证。本课题研究针对原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较多,实习课时较少的情况,重新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增加技能训练时间,确保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2)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以

8、能力本位为核心,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层次能力结构的实践体系。 基本技能层次实践由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等构成,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专业技能实践层次实践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专业技能的层次。通过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到生产第一线去,参加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全过程; 综合能力训练与创新性实践层次是培养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层次,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该层次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社团活动和参加各种知识技能竞赛等。(3) 重点训练

9、与辅助培养双管齐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运用实践两个平台,在基础技能训练中注重“三基”即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并注重实践思维的训练;在综合能力训练中强调“两突出”,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培养“集成创新”和“借鉴创新”能力。一旦确定了专业核心能力,所有的实践教学就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展开,某些对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起决定性的项目在时间、教学条件、师资配备上给予保证,如毕业设计(论文) 环节、综合设计等。(4)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习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养成,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加

10、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其有效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让企业充分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五、进度安排2010.7-2010.12 对国内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1-2011.3 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层次能力结构的实践体系。2011.4-2011.6 构成和制定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能力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形成独具特色的适应化学化工类和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编

11、写各类实践教学课程的大纲和指导书、成绩评定标准和成绩评定指标与体系,完成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2011.7-2011.12 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等保障条件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让企业充分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技能水平。2012.1-2012.5 对新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践追踪、验证并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进行方案修改和完善。2012.6-2012.7 完成项目总结报告,进行项目结题。六、预期成果1、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研究,对国内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

12、建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建立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保障体系(1)建立系统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考核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2)建立充足而稳定的见习和实习基地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铜梁中学、合川中学、大足中学、永川中学等二十余所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永川萱花中学、永川北山中学、重庆文理学院附中等十余所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见习基地,在重庆环

13、境科学院、重庆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清华紫光英力集团、重庆碱氨实业有限公司等二十余个企业建立稳定的化工见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见习需要。(3)构建基于核心专业培养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4)建立专业技术资格培训体系. 建立化学检验工、环境评价师等技术资格培训体系。(5)促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实行主讲人观摩课制度,即主讲教师每上一次课,要求相关课程的老师如空课均要去听课。我们在教会学生的同时也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锻

14、炼的平台,手把手的传帮带, 尤其是实训环节、工程案例、实践技能的传授是青年教师通过自己摸索备课,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的效果。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大大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3、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研究成果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思想和基本方法,拓宽学生的眼界,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研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式学习方式逐步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15、,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并将所收集的素材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展“以研促教”工作。七、创新点(特色)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本方案将形成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考核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安排实验课程、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活动、毕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种层次的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在课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训练,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分段、方向分流的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