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55735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教案3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背诵课文。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喜欢文言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

2、.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去搜集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的收获。(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2.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知道了不少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和司马光有关。请跟我一起写课题:24 司马光3.预设问题:这篇课文怎么读?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1.听老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3.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师相机正音。4.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关注后进生,中等生评价。)5.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生跟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3、/破之,水迸,儿/得活。6.生根据停顿齐读课文。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2.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作好标记。3.小组内讨论难理解的字词。师点拔:群儿:一群孩子。戏:游戏。一儿:一个小孩。登:爬上。弃:抛弃,放弃。去:离开。持:握,拿,搬起。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破之:使之破,就是把缸打破了。水迸:水一下了流出来了。得活:得到存活。(根据学情,也不用逐一解释。)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尽量让学生讲得通顺,流畅,表情大方四、背诵课文1.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4、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2.指生背诵课文,齐诵课文。3.指生说课文大意,并概括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司马光砸缸)二、深入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2.品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感悟司马光砸缸的聪明过人。第一步:情况紧急,需要立刻解救落水小孩。第二步:需要立即破缸,让水流出。第三步:迅速反应,想出对策,用石头破缸救出小孩。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司马光非常沉着冷静,丝毫不惊慌,表现出了一个超乎他实际年龄的老练与机智,让人赞叹不已。3.品读“众皆弃去。”一句,通过他人的表现,对比衬托司马光砸缸的机智勇敢。引生想象其他小孩子当时的表情和反应,感悟司马光

5、的人物形象。4.演一演。这个故事已经过去了千年,今天,谁能来演一演,带我们穿越到古代,再现司马光的光辉形象?(生自告奋勇,师点生各自扮演司马光和众小孩子,指导生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三、古今对比,探究文言学法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真是充满了童真童趣,带给我们审美的享受。其实,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很多的版本,请看大屏幕: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

6、,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2.生自读屏幕上的内容,对比课文,小组内讨论:这篇选文和课文有什么不同?3.指名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4.师点拔学法:课文原文是一篇文言文,课外选文是一篇白话文。白话文就是用我们现在通用的语言来写的,一读就懂,而文言文却因为词句简洁而内涵丰富,让人读来费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也能读懂的。常用的方法就是:第一,反复诵读原文,读准句读。第二,结合注释,尽力理解文中句子,弄懂文章大意。第三,利用组词、上下文联系等方式理解文言词语,补充理解全文。四、运用拓展1.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2.学以致用。用你学到的方法,自学下面一篇文言文,并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则:但是。负:用背驮东西。锤(chu):槌子或棒子。况(hung)然:形容钟声。遽(j):立刻。恶():害怕。悖(bi):荒谬。3.写一写。把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连贯地写下来。板书设计:24 司马光文言文学法指导:读出停顿借助注释理顺内容感悟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