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55349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 1 公输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2、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

3、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知而不争: 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子墨子起,再拜 吾义固不杀人 夫子何命焉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 仁 愿借子杀之 然胡不已乎 胡不见我于王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 义不杀少而杀众 请说之 方五千里 为与此同类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2)虽杀臣,不能绝也 (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4)子墨子九距之 二、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请献十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何罪之有?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说:公输

5、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长约八分有奇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荆之地/水陆草木之花.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动心忍性.子墨子解带为城/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全品中考网.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四、问答题1(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

7、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3.第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4.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6、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7.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8.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写出

8、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9、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10.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11、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一、1同“悦”,高兴 解说 解释 劝谏,劝阻 明白事理 动身 起身 讲道义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表疑问 称为 仁爱 对人亲善、友爱 你 坚决 两次 坚持道义(以为义) 解释;方圆;类别 巧妙的方式 通“御”,抵挡 (21)入侵 (22)即使 (23)虽是这样 (2

9、4)同“拒”,抵御二、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杀死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 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我知道您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现在不说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三、 1、D 2A 3B 4B 5、B 6.D四、 1(1)闻、起、行、至、见。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2)班门弄斧 墨守成规 2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3.行程:“起于鲁,

10、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体现了:“讲和平仁爱”的精神。4.阻止攻打宋国。5.仁义。 先是请公输盘帮他杀人,然后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自相矛盾的话,从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道义上驳得公输盘哑口无言。6、公输选段2、略 3略 4、(1)、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指出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行为,从而说服了公输盘。(2)智、仁、忠、强、义。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7. 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8.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1、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9不想放弃攻打宋国 心虚,想恐吓墨子10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充分准备,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11、智、仁、忠、强、义。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2 孟子两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12、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委而去之 亲戚 畔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必先苦其心志二翻译下列句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三、选择题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入

13、则无法家拂士 B、多助之至 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此教我先威众耳3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城(城墙)非不高也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池(水池)非不深也以天下之所顺(归顺)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5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