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55305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0997+西方行政学说201309作业答案任务名称周期名称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提醒日期评阅截止日期01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学说学习周期 2013-09-04 2013-09-30 2013-09-27 2013-10-10 02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学说学习周期 2013-09-24 2013-10-22 2013-10-19 2013-11-01 03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学说学习周期 2013-10-21 2013-11-18 2013-11-15 2013-11-28 04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

2、学说学习周期 2013-11-18 2013-12-16 2013-12-13 2013-12-22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论述题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蓬勃发展。 行政管理学与

3、其他学科相区别正在于它特殊的研究对象-行政。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具体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行政机关,在我国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客体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02任务_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以下作品题 (五选一)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或行业论文大全等查找论文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非正式组织”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行为主

4、义行政学”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Y理论”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参考文章见下:政府行政角色美德审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行政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美德,如何通过提升政府行政角色美德体现政府的公正形象,成为理论界和政府自身日益关注的问题。一、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内涵角色是社会结构中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角色是指与行为主体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或行为主体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伦理学的意义上,任何行为主体的活动必须内蕴一

5、种整体的伦理精神,并有对行为善恶的道德价值的觉察以及评价的道德标准等,从这个角度出发,角色美德是基于一定的伦理精神调整角色之间以及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角色美德具有时代性,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它通过对角色之间和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在坚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的伦理价值。行政角色美德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制度化的伦理规范和伦理倾向。一般来讲,行政主体由政府和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人员组成。因此,行政角色美德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政府代表整个行政系统应确立的严格约束行政人员伦理行为的规范机制;二是行政人员,即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政府

6、作为行政主体的角色美德始终贯穿于它所制定执行的政策、法规中,并通过行政人员的行政角色行为表现出来。库珀在其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一书中提到两个概念:“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政府基于整体的伦理精神而制定的公务员角色权利 - 义务规范机制;“主观责任”是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他指出,“客观责任是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而主观责任却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他认为,当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面临着角色责任冲突时,“保持高度的客观责任是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整体感、自尊心和认同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履行我们的客观责任”。行政人员集“客观责任

7、”和“主观责任”于一身,就具备了以其角色职责为根据来进行道德判断的行政角色美德。在一般意义上,民主、法治、公正、诚信、自律、责任、协作、宽容是行政角色美德的应有之意。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行政人员任何一方的角色美德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社会合作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伦理趋向。二、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缺失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各项制度、法规、政策处在一个亟待整合的阶段,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受到严峻挑战,行政主体存在伦理取向随意化、公共行政商品化、政府组织体系官僚化等倾向。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严肃指出,“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就是角色美德

8、的缺失”。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角色职责转变不彻底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表明,政府权力来源于公众意愿,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职责就是代表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说到底,政府的任何行动都被看作是公民自身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行动。公共利益的追求需要一种精心设计的责任结构以确保以公民名义行事的人为公民的利益付出最大的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大国,集权、专制的官僚统治模式根深蒂固,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统治理念已成为一种深沉的行政文化积淀。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政府行政主体的主要角色职责是对社会进行统治 - 管理。政府行政主

9、体有着无比优越的社会地位,它要求社会公众一致服从政府的统治,一切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和普通社会公众负责。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行政角色职责由传统的统治- 管理型向服务- 管理型转变;要求行政主体作为社会公众权益的代言人,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但是,在行政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理念相对滞后,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价值选择,强迫社会公众适应和服从政府,而不是使自己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公民服务”在形式上倒错为“为自己服务”,“百姓的公仆”在事实上成为百姓的“主人”,这种行政角色职责的转变不彻底,是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实基础。(二)行政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柏拉

10、图曾将各司其职、各守其分作为理想公正社会的内容之一。各司其职隐含着一个前提,即特定社会结构角色体系的存在。对于一个既定的社会,个人生活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是多个角色的统一体,多重的社会结构网络位置使每个人有多重的角色要求,这些角色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在行政人员身上表现得异常明显。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行政人员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客观上要求他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私利扩张、徇情枉法。作为普通社会公众的“父母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可能导致他“民本”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同时,行政人员作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等角色也是无法改变、无可选择的。这么一个复合的角色框架不

11、仅包括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包括亲人、社会公众的角色期望,如果行政人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无法与社会期望达到共识或者不能够履行由这个角色所带来的责任,那么角色的扮演就出现了故障,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并且这种角色冲突在现实中受到社会转型的强烈冲击,造成角色扮演中的失调和错位,使得行政人员处于一种有角色而少角色规范、有角色权利而少角色义务,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的状态。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是导致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关键因素。(三)行政角色逐利倾向过度扩张市场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逐利”是社会各领域广泛认同的行为动机。在公共行政领域,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市场

12、经济体制下合法地介入市场,对政府效益的追求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有无政绩的标准和评价角色美德的尺度。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而不是社会利益的纯收益者,政府利益应从属于公共利益。对此,学者张康之指出“,在公共领域中, 必须摒除私人领域中的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 并以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取而代之”。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并非总是为公共目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利性”的倾向。施蒂格勒在分析政府行政人员的“自利性”时指出,“一个自利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分配。无论他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他必然会取消这种活动;如果能带来较大利益,将会吸引他趋于这种活动

13、。胡萝卜和棍棒对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支配作用与对驴子的支配作用是一样的。”当前,我国行政角色美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对行政人员的合理的“自利性”界定不清晰;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和行政人员过度扩张的“逐利行为”又缺乏完善的制度、法律约束手段,甚至误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政府行政的终极目的。这样,在公共行政领域就会造成以经济价值取代行政价值、行政人员私利代替公益、权力腐败蔓延的恶果。(四)权力腐败蔓延从角色理论的角度而言,所谓权力腐败,是指由于行政角色无规范或规范不清,使得行政主体凭借自己特有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直接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越轨行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同时起作用,但又不能完

14、全起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导致许多行政角色规范的“真空”和“漏洞”。政府及行政人员“一方面掌握着许多事实上的权力,权力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利本位思想又可能诱使行政主体将手中的权力出租,谋取私利,一旦权力拥有者将手中的权力异化为一种商品,权力腐败就应运而生。”当前,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权力腐败问题愈来愈严重,不仅个人腐败蔓延,而且部门腐败、集团腐败层出不穷。当一个社会的政府行政领域的权力腐败现象被熟视无睹,社会公众对这种现象由痛恨转向麻木、羡慕,甚至最终借助权力腐败为自己谋利时,说明这个社会的意识同一性失落,“意识同一性是指社会在存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拥有一种能够统摄人心、

15、整合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2(P85)意识同一性失落意味着行政角色美德失落,说明政府行政机体已病入膏肓,亟待一种公正的行政角色美德对政府行政主体进行重建和整合。三、行政角色美德的建构路径(一)培植统摄人心的公正精神气质精神气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明形态下,社会成员的精神气质不同,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民族个性不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从精神气质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缘起的奥秘。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所推动、并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主体所创造的过程。这种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资本主义在其兴起过程中从新教伦理中获得的“天职”精神。新教伦理的“天职”精神“把工作赚钱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一项职业。”)在这种精神气质支配下,资本主义企业家是“在冷酷无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即精打细算又敢想敢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些人都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全心全意投身于事业中,并且固守着严格的资产阶级观点和原则。”对于新型的工人劳动者来说,劳动是一种“天职”,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既艰苦劳动、积极进取,又具有自制力和节俭的习惯。正是新型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和工人劳动者焕然一新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马克斯韦伯从文化的层面揭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