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点与提的写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53675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楷书点与提的写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楷书点与提的写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楷书点与提的写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楷书点与提的写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楷书点与提的写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楷书点与提的写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楷书点与提的写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楷书各种点、提的基本形态,并能正确地书写教学重点:点、提的起笔与收笔的训练教学难点:点、提的起笔与收笔的训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具体讲授:一、 点的写法(结合学生训练)“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很多的一个笔画。1、露 锋 点“露锋点”顾名思义在点的左上部有一露锋的锐角,这也是点的主要表现形式。如颜体和柳林“太”字的点,都是露锋点。其写法如下:向右下直下起笔;逐渐按笔;提笔(笔锋提至中心处);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露锋点均有尖锋,起笔无须回锋(回锋就是藏锋点了),故应直下起笔。如果写点仅有起笔、按笔下行而没有、两个动作

2、,点的下方容易出现折木现象,故须提笔让锋尖在折木之处圆转收笔。2、藏 锋 点藏锋点是将点的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故又称圆点。如颜体“令”字的点和柳体“并”字的右点,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他步骤与露锋点相同。3、相 向 点面对面的两点,称相向点。颜体“孫”(孙)字中“小”的两点和柳体“宗”字的下部两点是相向点。相向两点的右点写法与露锋点相同;左点写法却不能一概用露锋点的写法去生搬硬套。这与竖画垂露的收笔方向相同,故左点的收笔方向应该是从左住右收。 其写法:向左下直下起笔;逐渐接笔;提笔;自左向右圆转收笔。4、出 锋 点点,有腹有背,圆弧部分为背,近乎直

3、线的部分为腹。出锋点与露锋点的态势大致相似,只是在露锋点的腹部多出一个锋尖即为出锋点,如柳体“丘”字中间的一点。写法如下:向右下直下起笔;逐渐按笔;提笔;自右往在再向中收笔;顿笔;逐渐提笔出锋。 点的出锋与撇和悬针竖的出锋一样,要注意笔笔送到。有的出锋点的出锋处在点的上部而不在下部。如颜体“充” 字的上点,与一般的出锋点的写法也不相同:逆锋向左上起笔;提笔圆转;顿笔渐按;提笔折锋;向左渐提出锋。此点没有提笔圆转的收笔动作,毛笔下顿铺毫后笔锋在处笔腹已在点的底部,这时提笔,笔尖仍在处,然后折锋,向左渐提出锋。所谓折锋,就是将圆锥状态的笔毫,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面,如果下顿的是“南面”的笔毫,那

4、么提笔后折换成“西面”的笔毫,然后再稍顿渐提出锋。这时笔毫方向与运行方向仍保持一致,故还是中锋运笔。5、呼 应 点呼应点位置态势与相向点基本一致,只是在左点的腹部多一个出锋的锋尖,右点与露锋点完全一样。柳体“其”字的左右两点就是呼应点。其左出锋点的写法:直下起笔;逐渐按笔;提笔;自左向右再向中圆转;典顿笔;逐渐提笔向右出锋。颜体“少字的出点锋左与柳体“其”字的左出锋点稍异,但与上面颜体“充”的折锋出锋点相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呼应点除了左右书写线路不同外,还有一个出锋的方向问题。如“少”字左出锋点的锋向所指,必然是右出锋点的起笔之所在,而右出锋点的锋向所指又恰恰是下一笔画的起笔之所在。这就是互

5、为呼应。呼应点的左点为呼点,右点为应点;同时,右点对下一笔画来讲也是呼点,呼出下一笔画来。这就叫前呼后应,笔断意连。写时左点出锋后,笔虽离纸,笔画断升,但笔在空中仍然按呼应方向“飞渡笔意”,笔意是连的。这种“飞渡”即点画间的呼应贯气。6、相 背 点八字形分开的两点,为相背点。如颜体“舆”(与)字与柳体“其”字下的两点就是相背点。其右点与露锋点同,不再赘述。其左点实际上是短撇,其写法可参照短撇的写法。左点撇出虽与右点相背,但撇出后笔锋在空中有个反方向弧度轨迹,然后落到右点起笔处。这就像打篮球的扣篮动作一样,可以正面扣篮也可以反过来扣篮。但相背的两个点在书写时一定要连续完成,使其笔断意连,切不可写

6、完左点放下来蘸墨、掭笔或看字帖,然后再写右点。7、 水 三 点三点水边旁就是“水三点”。如颜体“江”字、柳体“海”字的三点水,形态基本相似,第一、二点均为露锋点,第三点为左出锋点,露锋点和在出锋点的写法上文已述过。要注意的是每一点的向背、角度及位置的变化,第一、二点均面向左下,第三点面向右上且有出锋。这三点的位置一般呈弧线排列,而非直线。其角度第一点比第二点略大,相应来说,柳体比颜体的角度大。第三点的出锋部位柳体点比颜体略高些,但它们出锋所向,均与下一笔画的起笔处相近。8、火 四 点“火四点即 “四点儿”。如柳体“然”字下的四点古代篆书写成“火”,这也许就是“火四点”之名的来历。火四点一般情况

7、下左边第一点和右边的第四点面向里背朝外,形成向内合抱的态势。这就符合组字八面拱心的基本规律。书写时,火四点要讲变化,不可机械照搬,颜体和柳体就不尽相同。总之,在书写时要注意点的向背之势及呼应关系。9、点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a、画圆“画圆”是指用画圆的方法来写点。形成原因:按错误行笔线路书写,且没有按笔铺毫,而是画圆圈,甚至中间还留了白,然后再填实。 纠正方法:不逆锋起笔,而是直下起笔,特别要注意将笔下按铺毫后再提笔圆转收笔。b、凹腹“凹腹”指点状如腰子,腹部凹陷。形成原因:其一,与画圆写点错误的行笔原因相同。其二,注意了点的背部的弧线,忽视了点的腹部的平满,整个行笔按点的背部的弧线画。其三,亦是

8、最关键的原因,缺少“逐渐按笔”的动作。纠正方法:不按画弧的错误方法写,而是直下起笔,在向右下行笔时逐渐接笔铺毫。c、折木“折本”指点的尾部犬牙交错,状如折木。形成原因:只有直下渐接这两个动作,而缺少提笔圆转收笔的动作。纠正方法:按正确方法书写,注意提笔圆转的动作,将折木补圆满。d、图钉点的尾部肥大如图钉,称为图钉。形成原因:按笔以后缺少提笔动作就作圆转,圆轻处必成墨团。纠正方法:按笔铺毫后要将笔锋提起,然后再作自右向左圆转动作。f、散锋“散锋”指左出锋点或右出锋点在出锋处虚散不实。形成原因:写出锋点时按笔铺毫然后就向右方横向扫出为左出锋点病笔,向左方横向扫出为右出锋点病笔。因为笔毫扫出时呈偏锋

9、状态,缺乏中锋的锋尖。纠正方法:在直下渐按铺毫以后必须增加提笔圆转的动作,使笔尖回到近中处,然后再顿笔渐提出锋,这时才是中锋运笔。可见点的出锋也有中锋偏锋之别。g、麦芒点的前部尖细如麦芒,称为麦芒”。形成原因:起笔动作过长,按笔动作过迟。纠正方法:起笔的同时即逐渐接笔铺毫。h、违势点的态势变化多端,不同字的不同位置,其点的态势也各不相同,它有向背的变化,有角度的变化,稍不留意即会出现违势现象。违势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l)向背错误,点有腹背之分,若不辨腹背就会出现错误。如 “心”的左点应该自左向右圆转收笔后接写心钩,其腹应向字内、背朝外,中心的点也应背左腹右与右边的点互为相向;(2)呼应错误

10、,呼应错误常常出现在左右有对应点的宇中。写时要注意左点出锋方向所指应为右点的起笔处,右点的出锋方向指向下一笔画的起笔处,一气呵成,不可写一笔蘸蘸墨或看看字帖后再写下一笔;(3)位置有误,位置有误指的是点在字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处理不当;(4)角度有误,角度有误是指点的态势与水平线的夹角角度不合常理,缺乏顾盼。二、 提的写法(结合学生训练)提画又称挑画,与撇画的形状相似、方向相反,写法与撇相近。1、 方 挑 挑画的起笔处为方笔的称方挑。如柳体“捷”率提手旁的挑画,写法为: 向右下切笔直下起笔;提笔;稍顿折锋;向右上渐提出锋。2、 圆 挑 挑画的起笔处为圆笔的称圆挑。如颜体“挍”字提手的挑画,写法为

11、:逆锋向左下起笔;自左向右上圆转;顿笔;向右上逐渐提笔出锋。 挑画的出锋一般也存在呼应问题,其锋向所指大致为下一笔画的起笔所在。3、挑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a、锯 齿挑画“锯齿”指左上一面光洁右下一面毛涩的现象。形成原因:写方笔挑画切笔直下以后,缺少提笔动作就往右上挑出。纠正方法:增加提笔动作,使笔锋变正即呈中锋状态,然后再渐提出锋。b、烟 斗“烟斗”指挑画的头部出现如烟斗状突出部分。形成原因:在写圆笔挑回时从左上往右下圆转以后没有回到中心,而是在右下方即顿笔渐提出锋。纠正方法:起笔圆转至近中处再顿笔,要便挑画的两边整齐对称。c、鼠 尾挑画“鼠尾”指锋尖呈尖虚状。形成原因:渐提出锋时速度过快,笔锋没有送到位。纠正方法: 在写挑画渐提出锋时,行笔速度放慢些,将笔锋一直送到尖锋处才收笔。d、角度有深“角度有误”指挑画写得过于平,缺少自左下向右上挑出的力度。例如“括”字的提手,如果挑回角度有误,整个字笔画间极不和谐。形成原因:挑画的出锋也存在呼应问题,如果呈水平状,态势与下画不合,下贯气。纠正方法:写挑画时,注意挑笔的态势,出锋方向基本朝向下一笔画的起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