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53241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名称桂林山水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四年级提供者黄娅娟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那种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2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陆、扩、”等12个生字,掌握“桨、涉、赏”等12个生字,注意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勾画的桂林风景图。2、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点从几个方面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3、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点,培养孩子投身自然、热爱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思想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思维较活

3、跃,对语文很感兴趣。2、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本课生字已能识记,并能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对课文业能较为流利地朗读。3、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分析理解能力,喜欢在课文学习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4、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加强,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

4、境:多媒体电教室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CAI课件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课本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观看、倾听,直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CAI课件第二阶段提问、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朗读对桂林山水有整体的理解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观赏、朗读、对比理解、感受漓江的水美对漓江水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感受其美。CAI课件第四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观赏、朗读、交流,感受桂林的山美,模仿排比句式练习体会桂林山的特点,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CAI课件第五阶段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朗读、背诵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流程图CAI 展示图片内容导入新课观赏、整体感知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赏评、感悟指导拓展知识、练习CAI 展示内容指导开始观赏、品读小组讨论交流CAI 展示内容指导观赏、朗读、感悟CAI 展示板书指导背诵归纳、总结背诵结束七、教学评价设计八、帮助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