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52169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关于这本书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去买一本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的电子文档来读的。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 1996 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从那时起,很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不过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第一版的内容实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

2、这个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当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果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股市,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 2000 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很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水准的上涨。所以,

3、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仅仅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比如,艾伦格林斯潘的“非理性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纽约时报的保罗克鲁格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曼罗伯特希勒先生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在这方面,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经济学家做得都多。”罗伯特 J 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

4、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 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非理性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996年12月5日,面对世界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作为当时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对当下的股市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这个判断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格林斯潘震撼”并导致欧美股市暴跌。但在这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道指)从 6500点一路上涨至 12000 多点,格林斯潘对股市的判断被彻底否定。从那以后,格林斯潘就对世界股市三缄其口,就连当年纳斯达克股市上涨至 5100 多点、市盈率已达850 多倍时,

5、格林斯潘也没有对股市发表任何评论。2000 年,希勒使用“非理性繁荣”为题著书,成为当年投资类图书经典。此时,道指突破了 11700点,距离 1896年 5月 26 日公布时的40.94 点,增长了 286倍;距离 1972年 11 月 14 日的 1003.16 点,增长了 11.7 倍;距离 1995年 11 月 21 日的 5023.55 点,增长了一倍。即便是在道指诞生一百年的 2006年 5 月间,指数也在11000点区间。从这个总体趋势上来看,股市一直向上,走向繁荣。但是, 1929年股市崩盘,直到 60 年代才再次回到原来的点位; 70 年代的股灾,也是到了 90 年代初才再次回

6、到原来的位置。和中国股市18 年间五次起落相比,美国的股民可谓是既有幸福的一代,又有痛苦的一代;而中国的股民,却仅仅悲喜交加的一代。这本为 2000 年处于网络股和科技股泡沫中的美国投资者所写的书,善意地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公众常被认为学会了股票在下跌之后总会反弹这个基本常识。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证据证明大部人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们想错了。股票能够下跌,而且能够下跌很多年。股票市场能够被高估,同样能够低迷很多年。“公众常被认为了解到,从长期看股票总是优于其他投资,比如债券,所以长期投资者投资股票会好一些。我们看到,有证据表明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但他们又想错了。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股票并不比其他

7、投资优越,也没有理由相信它将来也会这样。“公众也常被认为了解到,股票投资聪明的做法在于选择共同基金,因为它们了解市场的变化。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又一次错了。选择业绩良好的共同基金所获得的收益比投资者想象得要少。”既然被评为年度读物,至少说明讲得内容得有一些道理能够支持结论,并且说服了一些读者。作者列举了 12 条主要原因用以说明 2000年牛市的形成诱因,社会力量如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放大机制以推动牛市持续走高,新闻媒体和新经济思想如何扮演关键性角色,以及投资者群体又是如何一起在人性的作用下共舞狂欢。放在2008 年的春天来看,除了 12 条诱因的其中二三要对其略略地调整之外

8、,其它的一概不动,我认为应该也能够对当下中国的股市实行完整地诠释了。价值投资的先行者,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经过多年的打拼,格雷厄姆联合账户到 1929 年为止资金已达250 万。但是随后的崩盘以及之后的危机接踵而来,即使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谨慎,还是在 1930年损失了 20%。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他又贷款来投资股票,不过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 1932 年联合账户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痛定思痛,格老力著有价证券分析( SecurityAnalysis )一书,是对1929 年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深刻反思的产物,奠定了格老作为美国及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年轻的巴

9、菲特看了 1942 年格老的又一部力作聪明的投资人之后,毅然决定选择哥仑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老。格老虽有价值投资理论,但生不逢时, 30 年代的大萧条和 40年代的世界大战使其无用武之地。但是巴菲特幸运得多,格老的理论让他四十余年来大放异彩,直至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巴氏 1963 年收购并改组了 BerkshireHathaway 公司,使其成为他的投资利器。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没有放过他和其它任何投资者: 70 年代的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及水门事件的双重打击,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22,失业率高达 11,通货膨胀率达到18,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73 年 1 月的点 1016点下跌到 197

10、4年底的 557 点,纽约股票交易所市值下跌了40%。 1974 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缩水超过50%。自1982 年底美国经济摆脱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进入复苏以来,美国已经历了长达95 个月的经济扩展,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展记录。 80 年代初期,股票价格开始回升,到 1987 年 8 月份道指达到 2722点。 10 月 19 日,华尔街爆发了历的一次股票崩溃,单日跌幅达 22.6%,巴菲特损失了市值的25%。 1999年 3月 16 日,在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无通胀压力和网络、科技泡沫的推动下,道指一度突破 10000点大关。而巴菲特则在泡沫中业绩平平, 19

11、99年竟然只有0.5%的回报。结果呢?巴菲特2008 年致股东的信中写到:“ 2007 年我们的资本净值收益为123亿美元,这使得我们的A股和B股的账面价值同时增长了11%。在过去的43 年里(意味着自这个任管理层接手那天开始),我们的股票账面价值已经从每股19 美元涨至78008美元,相当于每年21.1%的综合增速。”看上去,希勒的观点和巴氏的业绩存有矛盾,其实不然。希勒所指得是普遍意义上投资领域的规律;而巴氏则是在规律的之下,使用价值投资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一是判断我们所处的时代会向着什么样的趋势前行,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检视自己的投资理念,找到有哪些是属于自信过度,又有哪些是属于异想天开。总来说之,这本书能够算是一本经典之作,无论我们是否是做金融 研究的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