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52169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3年高考物理 能力突破 选修3-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3-5(45分钟 100分)1.(6分)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所受的合力冲量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所受的合力冲量小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2.(2011福建高考)(6分)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3.(6分)质

2、量相等的三个小球a、b、c,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运动,它们分别与原来静止的A、B、C三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继续沿原方向运动,b静止,c沿反方向弹回,则碰撞后A、B、C三球中动量数值最大的是( )A.A球B.B球C.C球D.三球一样大4.(2010浙江高考)(6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5.(2011福建高考)(6分)爱因斯坦

3、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逸出功与有关B.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mv,因此B球的速度可能为0.6v,故选A.3.【解析】选C.在三小球发生的碰撞过程中,动量都是守恒的,根据动量守恒关系式:mv0=mv+Mv,整理可得:Mv=mv0-mv,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不难得出C球的动量数值是最大的.故只有选项C正确.4.【解析】选B.由图象知甲光、乙光对应的遏止电压Uc2相等,且小于丙光对应的遏止电压Uc1,所以甲光和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

4、大初动能相等且小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故D项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W0知甲光和乙光的频率相等,且小于丙光的频率,故A错误、B正确;而截止频率是由金属决定的,与入射光无关,故C错误.5.【解析】选D.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无关,A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B错;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错;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图象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D对. 6.【解析】选D.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可分别从波动性与粒子性两方面进行理解,故选项A、C错误.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只说明了光的波动性,选项B错误.泊松亮斑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5、,故选项D正确.7.【解析】选B.该力是电荷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万有引力很弱,可不计;核力是在核子之间的作用力.且万有引力和核力表现为引力,不可能使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故B正确.8.【解析】选B、C.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是太阳光通过太阳大气层后,被太阳大气层中物质吸收后形成的光谱,而吸收光谱的谱线与这种元素的线状谱是对应的,因此分析吸收光谱,也可了解物质的组成.故A、D错,B、C正确.9.【解析】选D.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得较紧密,有时作为一个整体放出,这就是粒子的来源,不能据此认为粒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里是没有电子的,但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并向核外释放一个

6、电子,这就是粒子.原子核发出射线后处于高能级,在回到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形成射线,故原子核里也没有粒子,故D正确.10.【解析】选A.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且原子核内的质量数(核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知这两种镭的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定,因为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 11.【解析】选B.由核反应方程式211H+201n 24He,该反应释放能量,所以2mp+2mnm,故B正确.12.【解析】

7、选D.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源于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其能量远大于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A错,D对.链式反应发生是有条件的,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否则,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可能碰不到原子核,则不会发生链式反应,B错.重核裂变时,核子数守恒,C错.13.【解析】(1)电源左边为正极,右边为负极,电流表是上边正极下边负极 (2)入射光应照射到阴极板上,即题图中的B极(3)q=It=1010-61 C=10-5 C而n=,所以每秒发射出6.251013个光电子.答案:(1)电源左边为正极,右边为负极 电流表是上边正极下边负极(2)B (3)6.25101314.【解析

8、】(1)用最小的圆将10个落点圈在里面,找准平均位置读数,结果为64.7 cm.(2)A、B选项是必须要测量的,A球和B球的质量也是必须测量的,故A、B、D正确.本实验中,A、B两球碰后,B球从斜槽末端平抛,A球水平运动一段距离(2r)后也从斜槽末端平抛,因此入射球A与被碰球B的抛出位置同为斜槽末端O点,故不必测量A、B球的直径.因此C选项不必要.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本身对实验没有影响,故E选项不必要.答案:(1)64.7 (2)A、B、D15.【解析】(1)15O衰变的方程为158O157N+01e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为01e+0-1e2(2)选B.放射性元素注入人体带有放射性标记,可以用仪器探测出来,故15O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B正确.(3)由能量守恒有2E=2mc2,所以Emc2由E=h,c=,解得(4)放射性同位素的作用是检查人体,故半衰期应短.答案:(1)158O157N+01e 01e+0-1e2(2)B (3) (4)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