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51687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沐风书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指南“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组织委员会编2019年1月樱桃绿2目 录一、人员范围 二、时间安排三、活动要求四、遴选和报送方式五、遴选细则和论文发表六、组织工作附表:优秀论文评价标准一、人员范围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者。二、时间安排论文提交时间:3月15日-9月10日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月10日省级推荐时间: 9月10日-9月30日集中报送时间: 10月8日-10月9日全国遴选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现场交流活动:11月上旬三、活动要求1.活动主题:立德树人 创新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2、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新时代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出新的贡献。具体选题如下:(1)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2)教育信息化助力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的研究;(3)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4)教育信息化促进建设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5)人工智能、网络学习空间、大数据、物联网、AR/VR、“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教学模式与实践、网络教研以及教育评价转型等

3、研究;(6)STEM、创客及场馆学习的应用模式、效果及发展趋势研究;(7)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型学习理论的研究,体现脑科学、学习科学、深度学习等研究新进展;(8)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9)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尤其是以教育信息化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的研究;(10)教育信息化推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11)教育信息化在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中的作用研究;(12)数字校园等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及其应用研究;(13)基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大教育资源(社会生产生活场景、博物馆、图书馆等可支持教育教学发展的资源以及

4、“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研究; (14)中国移动“和教育”高效教育产品设计及其教育应用研究。2.征文要求 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应包含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等联系方式(范文请登录后文中的网站查阅、下载)。3.投稿方式本次论文活动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与活动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活动专用网站。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全称,可参考学校公章)、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5、;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注意:通讯地址务必要填写详细、准确,以便于论文结集发表后样刊的顺利邮递。4.作品资格审定(1)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遴选资格。(2)严禁剽窃或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遴选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批评。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剽窃或抄袭产生的法律纠纷由作者本人负责。(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4)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的作品,取消遴选资格。四、遴选和报送方式1.论文活动将组织省级推荐和全国遴选。各省级电教部门负责组织省级推荐。

6、省级的推荐标准、推荐细则由各地电教部门自行确定。中央电教馆制定全国优秀论文评价标准(见附录),负责组织全国遴选。(补充说明:安徽省论文评价标准参照全国优秀论文评价标准执行,并根据该标准的评价结果组织推荐。)2.活动组委会为各省级电教部门配备一个单独的账户,9月10日,各省级电教部门用该账户可登录FTP平台下载各省论文,组织省级推荐。省级推荐后,各省级电教部门按规定时间集中报送20-50篇论文参加全国遴选,报送的论文中,一线教师的论文数量须占到90%以上。五、遴选细则和论文发表1.优秀组织单位:根据各地电教部门和学校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将遴选出若干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单位遴选对象

7、包括各省级电教部门和学校。(1)省级电教部门优秀组织单位具体遴选规则:指 标权重各省参与“论文活动”的论文数量0.3全国遴选出的各省优秀论文的数量0.3各省组织工作情况,如宣传组织、严格推荐优秀论文并及时报送等0.2各省投票数量0.2(2)学校优秀组织单位具体遴选规则:指 标权重各学校参与“论文活动”的论文数量0.3全国遴选出的各学校的优秀论文数量0.3各学校组织工作情况,如宣传组织等0.2各学校投票数量0.22.优秀论文:根据专家遴选和网上公众投票,共设置一等奖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在遴选结束后将举办论文交流活动(另行通知)。3.论文发表:部分优秀论文以中国电

8、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六、组织工作1.组织领导“论文活动”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主办。“论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负责论文活动日常事务工作。联系人:刘明联系电话:010-66490923、010-664118132.论文活动详情查询论文活动详情查询请登录以下各网站:论文活动专用网站(http:/ 20分2.论据科学、稳定、严密;实验及调查数据准确可靠,符合教学规律,没有不确定、猜测性的内容。3.研究方法科学,资料数据详实,推理严密,统计分析正确。创新性1.理论创新: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进展,提出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对已

9、有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充,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30分2.实践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方面取得创新的进展或突破,有新思考、新方法、新策略、新探索。3.研究方法创新:用新的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已有的方法进行科学地修正和补充。规范性1.文章体例严谨(有关键词、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等),论述严谨,逻辑性强。20分2.概念表述清晰准确。3.内容和纲要切题,引用规范,图表制作精确。4.无知识性和常识性错误,文笔流畅,文质优美,可读性强。实践性教师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高效教育资源、产品(如“和教育”教育产品等)以及网络教育平台(如“和教育”平台等)进行论文创作。如有使用高效教育产品、登录平台等教育实践操作,可作为论文亮点进行加分。附加分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