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514434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为正确实施?礼仪宪章?37-40条第四道训令Varietates Legitimae,礼仪及圣事部,1994年1月25日摘自赵一舟译,?罗马礼仪与文化互融?,台湾,1994年,1-45页;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于2006年参照美国主教团提供之英文译本,稍作整理。 *译者注:此训令译自英文罗马观察报,N.14(1335)-6 April 1994原名为The Roman Liturgy and Inculturation。此标题中之Inculturation一词,最近十数年来,应用于教会一些文件中,但多译为本地化或外乡化等,基督教用的本色化可能也是这同一词的翻译。这些译名似乎均未

2、能将其本义译出,因为这几个译名只表达礼仪单方向的适应,而Inculturation却亦指双方向的适应,亦即罗马礼仪与本地文化的相互同化Mutual Assimilation。这层意义可由本训令中的解释清楚地显示出来。教宗将此名词用在福传工作上时,称此名词指福音降生Incarnation在本地文化中,同时将这些文化引进于教会生活中。清楚地表示出此名词的双层意义。故在本训令的译文中暂译为文化互融或简称互融,意指互相融合、和协;两种文化相遇,各有所取、各有所舍,而仍保持各自的本质。这是本训令中Liturgical Inculturation的主要意义。我教会先进、学者如有更好译名,请不吝赐教。译者:

3、赵一舟,1994年8月8日导言1.在罗马礼中合法的差异在过去是被许可的,梵二大公会议在?礼仪宪章?中,特别为传教区也预期此种差异參梵二?禮儀憲章?38及40:3條。即使在礼仪中,只要不影响信仰及全体公益,教会无意强加严格的一致化同上,37條。教会中在过去有过,现在仍然有许多不同的礼仪模式及礼仪族系,并且认为此种差异,绝不会有害于礼仪的统一性,反而加强其价值參梵二?東方公教會法令?2條;?禮儀憲章?3及4條;?天主教教理?1200-1206,特別1204-1206條。2.教宗假设望保禄二世在其宗座诏书?第二十五年?中,曾谈到:使礼仪植根于不同文化中的尝试,乃是为礼仪革新一项重要的工作參假设望保祿

4、二世,宗座詔書?第二十五年?Vicesimus quintus annus,1988年12月4日16條:宗座公報Acta Apostolicae Sedis (AAS),下同811989912。此种工作在以前的几项训令及礼书中已预测到,如今在经验的光照下应予以继续,如需要时,纳入某些文化价值,只要这些价值与真实而正确的礼仪精神相符合,并尊重罗马礼的根本统一性,一如礼书中所表达的同上。即可。(一) 本训令的性质3.礼仪及圣事部奉教宗之命,准备了此项训令:礼仪对于不同民族的习性及各种情况之适应准那么,这些准那么载于?礼仪宪章?37-40条中,在此予以界定;在这些条文中以笼统词句所表达的一些原那么,

5、更确切的予以解释;将一些指示以更适当的方式予以限定;应该遵从的次序也清楚地予以规定,如此为将来的适应工作这将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程序。由于跟信仰及互融问题有关的神学原那么仍须做深度的研究,本部愿意帮助主教们及主教团对各册礼书中预计的适应,依法予以审量,或予以实施;对已经做过的措施再予以严谨地审察;再者,倘假设在某些文化中,牧灵的需要要求那种?礼仪宪章?称之为较深度的、并且认为较困难的礼仪适应方式,也为之订定一些措施,以便依法实施。(二) 首先考前须知4.?礼仪宪章?曾谈到礼仪适应的不同方式參梵二?禮儀憲章?37-40條。以后教会训导采用了一个新名词文化互融Inculturation,更确切地把福

6、音降生到本地文化中,同时将这些文化引进教会生活中假设望保祿二世,?斯拉夫人的使徒?通諭Slavorum Apostoli,1985年6月2日21條:宗座公報771985802-803;宗座文化委員會全體大會講詞,1987年1月17日5條:宗座公報7919871204-1205。这句话予以定义。互融意指各种真正的文化价值,藉着其整合于基督教义中,并藉着基督教义植根于不同的人类文化中,而产生的一种深度的转化假设望保祿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諭Redemptoris missio,1990年12月7日52條:宗座公報831991330。词汇的改变,即使在礼仪的领域中,也是可以了解的。源自传教区域的词汇

7、、适应一词能导引人误以为那只是一些过度及外在性质的改变參同上,及主教會議最後報告Exeunte coetu secundo1985年12月7日,D4。互融是一个较好的名词,它指出两种动向:教会藉着文化互融使福音降生于不同的文化中,同时把不同的民族及其文化引进在自己的团体中假设望保祿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諭Redemptoris missio,1990年12月7日52條:宗座公報831991330。一方面,福音深入于一个既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使每个民族固有的精神特质及天赋获得内在的效益,使这些特质富有活力,使之更完美并且在基督内使之复兴梵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58條。另一方面,当这些价

8、值与福音互相融合时,教会也予以同化,以加深对基督喜讯的了解,并在礼仪中、在信者团体生活中各个不同层面上,为福音提供更有效的表达方式同上。如此在互融工作中,这双重动向表达出降生奥迹之构成要素之一參假设望保祿二世,宗座勸諭?要理傳授?Catechesi tradendae,1979年-10月16日53條:宗座公報7119791319。5.如此所了解的互融在礼仪生活中,以及在教会生活其他领域中均有其位置參?東方教會法典?584條2款:要如此為教外人傳福音;在持守信德及倫理的完整性之餘,要使福音都能在各民族的文化中表達,亦即在要理講授、在專用禮儀、在聖藝、在專用法律以及在整個教會生活方面表達。此互融构

9、成福音互融各层面之一,它在每个民族的信仰生活中,要求某一种文化之持久性价值的真正整合參假设望保祿二世,宗座勸諭?要理傳授?Catechesi tradendae,1979年-10月16日53條:宗座公報7119791320:關於一般的福傳工作,我們能說,這是一項召喚,去把福音的力量帶進文化及多種文化的中心。是以這種方式能把那隱藏的奧秘提供給各種文化,並協助他們,使他們自己的生活傳統成為生命、慶典及基督徒思想的獨特的表達。,而并非其短暂的表达方式。因此,互融工作应该与一种更大的行动,一种统一的、顾及人类情况的牧灵策略完全结合在一起假设望保祿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諭Redemptoris miss

10、io,1990年12月7日52條:宗座公報831991330:互融Inculturation是項緩慢的進程,它伴隨著整個傳教生活,並涵蓋所有從事向萬民傳教的工作人員,以及在發展中的基督徒團體。宗座文化委員會全體大會講詞1987年1月17日:宗座公報7919871205:我強烈地再度肯定,動員整個教會以創造性的努力去對民族及文化從事福音新傳的工作是有必要的。只有大家攜手共同努力,教會才能把基督的希望帶入各種文化及現代思想方式的核心。一如在福传工作一切方式中,此种需要耐性及复杂的事业要求有规律的研究及前进的分辨參宗座聖經委員會,?聖經光照下的信仰與文化?Foi et culture a la lu

11、miere de la Bible,1981;國際神學委員會,?論信仰與文化互融?Commissio theologica,1988-10-38。基督徒生活及礼仪庆典中的互融应该是民族信仰上逐渐成熟的效果參假设望保祿二世,向薩衣耳主教們的講詞1983年4月12日,5:宗座公報751983620:一個真正成熟、深入而堅強的信仰,如何就不能在與你們非洲同胞確實相關的要理講授、神學反省、祈禱、禮儀、藝術、制度等方面自我表達?只指出一點,就是對重要而複雜之禮儀問題的鑰匙。在這一方面令人滿意的進步只能是信仰逐漸成長的果實,這種成長與精神的辨認、神學的清晰、普世教會意識密切相關。6.此训令考虑到各种情况。

12、首先有些国家并没有基督徒的传统,或者在近代才由传教士在那里传报福音,同时把罗马礼带去。教会由于与不同文化的接触,应该欢送民族传统中能与福音相融的一切,把基督的富裕带给它,并且教会也藉世上各国许多不同的智慧形态而丰富自己。假设望保祿二世,宗座文化委員會全體大會講詞,1987年1月17日,5:宗座公報7919871204:在與各文化接觸時,教會應歡迎各民族傳統中與福音相符合的一切,把基督的富裕給予它們,同時也因世界各國不同的智慧豐富自己。7.有些国家那么情况不同,它们拥有很久的西方基督徒的传统,那里的文化已经长久地被罗马礼中所表达的信仰与礼仪生活所渗透。这一点有助于礼仪的革新在这些国家受到欢送,礼

13、书中所提出的适应措施,就整体而论,为能开展合法的地区性的差异参以下53-61条,已经足够。但是也有一些国家中,特别是由于移民的关系,几种文化共存,那么必须顾及此事实所产生的特殊问题参以下49条。8.同样也必须注意到在具有基督徒传统的国家中,以及其他对宗教漠视或缺乏兴趣的国家中逐渐开展的情形參假设望保祿二世,宗座文化委員會全體大會講詞,1987年1月17日,5:宗座公報7919871205;宗座詔書?第二十五年?Vicesimus quintus annus,1988年12月4日17條:宗座公報811989913-914。面对此种情形,所谈的与其说是互融的问题,因为这假定在该地区存在着某些宗教价

14、值,而能使其福音化;勿宁说是如何强调礼仪培育參梵二?禮儀憲章?19及35:3條。,以及如何找到接近人心灵的极适宜方法问题。一、整个救恩史中之互融过程9.有关罗马礼之互融所提出的问题,可借助救恩史予以说明。互融过程是以多种方式开展的一种过程。以色列民族在其全部历史中保存了确定的知识:它是天主的选民,在万国之中为天主的行为与爱作证人。它从邻居的民族中取得了某些敬神方式,但是它对亚巴郎、依撒格及雅各伯之天主的信仰,使其借用的这些敬礼经过深度的改变,主要的是意义上的改变,但是屡次也有形式上的改变,就如它曾把此借用的成分编入在其宗教的习俗中,以便为纪念天主在其历史中所行的奇妙事迹举行庆典。犹太世界与希腊

15、智慧的相遇,产生一种新的互融形式: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将天主圣言引进到一个原本与圣言隔绝的世界,同时在天主的默感下也使圣经更为丰富。10.梅瑟的法律书、先知书、圣咏参路24:27, 44是为天主子降来世间的一种准备。旧约涵盖了以色列民族的生活及文化,也是救恩史。天主子来到世上时,他生自一位妇女,生在法律之下迦4:4,他把自己与盟约之民族的社会及文化条件结合在一起,他曾与此民族一起生活和祈祷參梵二?教會傳教工作法令?10條。在成为一个人时,他也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一份子,并且在某种方式下,他也因此把自己与全体人类结合成一体梵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2條。因为我们大家在基督内是一体,我们人类共有的本性也是在他内取得生命。就是为了这一点,他被称为新亚当聖濟利祿,亞力山卓St. Cyril of Alexandria,?假设望福音詮釋?In Ioannem I,14:希臘教父Patrologia Graeca(PG)73,162c。11.基督曾希望分担我们人类的处境参希2:14,为众人舍生,是要把分散的天主的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