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511222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商丘市梁园区刘魁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商丘市梁园区实验小学 刘魁丽和时间赛跑商丘市梁园区实验小学 刘魁丽一、教材简析: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妈妈为早日结束“我”的哀痛,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本文采用的是叙议结合的方法,观点鲜明,故事具体,值得我们

2、学习、深思。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立志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小组讨论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三、重、难点: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

3、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四、突破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讨论升华文章主题。五、教具准备:自制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的小书签;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也有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

4、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二、检查预习,自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3同桌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指名读。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指导书写“赛”和“赢”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不懂的词语。(1)提出不懂的词。

5、(2)指名理解不懂的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3)师归纳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词典。问同学。2、了解各段主要内容。(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2)让学生说说“我”为什么“忧伤”、“哀痛”、“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3)根据回答把它们连在一起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谁给大家说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有关时间的名言。(出示课件:)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3、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

6、于失去所有时间。(德国)贝纳姆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吗?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今天的学习对“珍惜时间”会有更深入的感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2、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呢? 预设:(1)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2)“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是什么意思?(3)“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4)“每一

7、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5)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跑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6)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2、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3、各组选出本组的未理解的语句,在班上交流。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一至四自然段出示句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1、找一找,读一读,爸爸说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2、出示一组人从出生到逝去的照片,让学生谈什么感想?3、外祖母去

8、逝后,作者那哀痛的日子怎么样?理解“持续”。面对自己孩子的忧伤,爸爸妈妈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知道这话的意思吗?是啊,在面对问题有两种办法选择,而一种办法更适合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与其不如”。无奈地齐读这句话。4、指导朗读第一到第四自然段:当爸爸和自己的孩子说起这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的时候,他会是怎样的心情?(难过)他为什么而难过?还有其他的情绪吗?(无奈、安慰)是的,看到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在无情的时光隧道中走完人生之路,的确是很让人难过的事情。爸爸也为时光的流逝而无奈。还有对孩子的一种安慰。这么多复杂的感情纠结在一起,

9、你能读出来吗?请你试一试。(自读-赛读-齐读)(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爸爸的话,作者当时懂吗?还有不同意见吗?(引发争论)2、这个谜到底指什么?这个谜让作者感到(学生读)可怕,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学生读)滋味。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3、明白谚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吗?它们两个都表示时间怎么样? 4、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五段:谁来用害怕和忧伤的语气读读。(三)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出示句二: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太阳就这样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明天的太阳已经不是今天的太阳了,明天飞过的或许不是

10、老鸟而是小鸟了。多可惜呀!请你再忧伤惋惜地读一读这两段好吗?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2、是呀,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所以当作者后来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心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于是他决定和时间赛跑。赛跑的结果到底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八段。出示句三:“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想听老师来读读吗?你们听出了老师怎样的感情?(兴奋、激动、自豪)能够跑赢太阳和西北风,能够十天就把一个暑假的作业写完,那真的是一件值得回味的美好的事情啊。这真是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出示句四:“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

11、形容。”1、说说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跑赢时间后的感受。(快乐自豪)2、我们再来快乐地自豪地读读这一段吧。(四)学习课文九、十自然段出示句五: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跑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出示句六: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引导学生理解:虽然我们跑不过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加把劲,多做一些事情,珍惜时间,这就是成功的秘诀。1、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像林清玄爷爷一样学会和时间赛跑。我们身边,有哪些同学跑在了前面呢?2、你有没有和时间赛跑呢?你觉得今后应该怎么做呢?五、课文拓展像作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

12、有很多。就像我们课前说的那些名人名言一样,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你们看:(出示图片)1、矿难救援与时间赛跑,一次次救援工作与时间争分夺秒。2、中国的宇宙飞船与时间赛跑,三峡工程和时间赛跑,中国的发展和时间赛跑。未来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设计师们你们一定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新的启发。请拿起你们的笔,尽情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吧。(学生动笔写后进行交流。)六、总结孩子们,时间无处不在,它正悄悄地从你身边流逝,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知道今后该如何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这一刻做起,与时间赛跑吧!七、布置作业1、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好后贴在书桌前,时时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2、发给每人一个小书签,把收集到的关于时间的名言写在书签上。板书设计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你就可以成功外祖母去世忧伤 哀痛看时间流逝着急悲伤跑赢了时间高兴快乐 养成习惯受益不浅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