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50949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

2、量考古材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于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对考古知识的了解与运用,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进程的认识,理解历史不断前进的规律,增强维护祖国历史光荣、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责任心。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难点1、学生刚刚开始涉及政治专题知识,纵向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教师要培养

3、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汲取历史传说中有关知识的能力。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3、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朝代更替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背景、内容和作用的讲述或讨论,了解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 “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为政治史的学习打下基础。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

4、046年 前771年 前476年 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向衰亡!(一)导入新课1、每年春节,春运高峰,无论远在何方的中国人,都要回家过年。2008年春节,出现百年一遇的雪灾,可纷飞的大雪仍然阻止不了人们回家的脚步,这是为什么?2、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5、每年清明节在陕西西安黄帝陵举行大规模祭祀黄帝的活动,成千上万的华人华侨从异国他乡赶回来参加。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时说:“根同宗,血同缘。”中国的认祖归宗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特别现象。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何关系?4、人们常称山东为齐鲁大地,称河北为燕赵大地,山西简称为晋,这是为什么?以上的这些材料,都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呢?(二)讲授新课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的诞生:三皇五帝的传说思考: 中国早期国家大致在什么时间形成? 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地点:黄河流域和长

6、江流域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2、夏朝的政治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推选首领注重的是“贤”与“能”, 夏部落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威望较高,根据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禹。到禹时,夏部落逐渐强大,其权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史料链接:材料一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7、养。礼记礼运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材料三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史记夏本纪读史感悟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请举例说明。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3王位世袭制是从何人开始的?3、商朝的政治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二、西周的分封制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

8、是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那么,何谓“分封制”呢?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3、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如鲁、燕)异姓功臣(姜尙,齐)先代贵族(微子,宋)为什么是封这些人?(王族是天子最信赖的人。功臣对建立新的政权有贡献,需要拉拢他们,必须给予一定的奖赏以示对天子忠诚的鼓励。可以借助先代贵族的威望减少新政权的阻力。)4、内容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

9、、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问:西周实行分封制能够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西周这样统治有什么作用呢?(由于层层分封所确立的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因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牢固,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问:西周的分封制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但这种制度有没什么隐患?(有。分封制下的诸候国,独立性比较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这就使得他们有强大的可能性,而对此周王是较难加以控制的。诸候也有野心,谁不想号令天下?当诸候的力量强大到

10、一定程度后,他们也会想当天子,周朝的统治就岌岌可危。在西周前期,周天子的势力强大,可以控制诸候。但到了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落,诸候国势力日益强大,诸候开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出现大国吞并小国,诸侯相互相争战的局面。而周天子对此却无力干预,这时出现了“楚王问鼎”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关于“楚王问鼎”的材料,分析一下“楚王问鼎”的实质是什么? (“鼎”在中国有特殊意义,它原指中国古代的炊具,后来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相传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故九鼎寓意天子的地位。诸侯对它除了毕恭毕敬以外,是没有资格来问津的。否则即视之为大不敬,是对王权的挑战。发生这样的事情,恰恰说明了,诸候势力的强大,周王室

11、衰微,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跃跃欲试,争霸中原。这严重冲击着分封制,标志着其开始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5、影响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三、西周的宗法制王位之争: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

12、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1、含义: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3、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问:如何能维护统治和稳定?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问: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为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即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

13、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所以,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嫡子及庶子有着双重关系,在血缘上他们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又是君臣关系。5、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问:“想一想:“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

14、宗。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问: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它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6、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它能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15、定与团结。问:即使是今天,宗法制仍对我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现在很多人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只有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任人唯亲的思想也与宗法制有关系。现在我们仍要遵循长孝顺、尊敬长辈等也跟宗法制的影响有关。宗法制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然我们今天对这些传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其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也正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括)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