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i-003cpri规范v210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507653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9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pri-003cpri规范v210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cpri-003cpri规范v210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cpri-003cpri规范v210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cpri-003cpri规范v210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cpri-003cpri规范v210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pri-003cpri规范v2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ri-003cpri规范v210(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公共无线接口( CPRD规范(中文)文档编号 CPRI-003版本号文档名称:通用公共无线接口( CPRI)规范项目名称:通用公共无线接口( CPRI)项目负责人:2005年2月25日2005年3月5日年_月.日年一月.一日编写校对审核批准开发单位 南京国人通信研发中心1 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2 系统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定义/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相关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功能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无线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CPRI控制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3 接口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支持的无线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操作范围 错误!未定义

2、书签。拓扑结构/转换/多路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带宽/容量/可测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容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用户平台IQ采样宽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控制和管理平台 BIT速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同步/定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频率同步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构定时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链路定时精确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往返延时精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延时校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单链路光缆往返延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多跳连接的往返延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链路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QOS错误!未定义书签。控制和管理平台误比特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启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时钟启动时间 错误!未定

3、义书签。即插即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4 接口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协议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物理层(LAYER 1)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线比/I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物理层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电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光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线性编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比特纠错和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帧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同步和定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链路延时精度和电缆延时校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物理层的链路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慢速控制和管理(C&M信道数据链路层(LAYER 2)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MAC帧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媒体访问控制/数据映射 错误!未定

4、义书签。流控制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彳护/重传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快速控制和管理(C&M信道数据链路层(LAYER 2)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MAC帧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媒体访问控制/数据映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流控制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彳护/重传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物理层启动定时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状态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转换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5互用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之前及以后版本的兼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在CPRI固着最小控制信息的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CPRI中的保留带宽 错误!未定义书签。版本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CPRI帧结构中的规范版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遵从 错误!未定义书签。6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延时校准实例(提供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网络(提供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SAPCM通过RE的接收与传送 错误!未定义书签。SAPIQ通过RE的接收与传送 错误!未定义书签。SAPS通过RE的接收与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通过RE信号化CPRI物理层的接收与传送 错误!未定义书签。BIT率变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7缩写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1概念通用公共无线接口( CPRI)联盟是一个工业合作组织,致力于从事无线基站内部无线设备控 制中心(

6、简称 REC及无线设备(简称 RE)之间主要接口规范的制定工作。发起成立CPRI组织的公司包括:爱立信、华为、 NEC北电网络及西门子公司。目的:使CPRI规范灵活有效地对无线基站进行产品划分,独立地发展无线设备控制中心(简称REC及无线设备(简称 RE)技术。范围:规范中包括传输、连通和控制这些所必需的要素。具体来说是,用户平台数据以及控 制和管理平台传输机制和同步平台机制。重点放在硬件依赖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这样能够保证在有限的硬件适应需要下进行独 立的技术发展(在接口的两端)。此外,根据功能的产品划分、管理和特性是没有限制的。随着对物理层(Layer 1)和数据链路层(Layer

7、2)清晰的认识,CPRI规范的范围重新被限 制在仅仅是基本的点对点的链路接口。这样的链路拥有简单而充分的使用任意给定的REC/R由扑网络所必需的所有特点,包括多无线设备之间的直接互相联络。CPRI规范中没有涉及纠错技术,然而,支持纠错尤其是提供纠错物理交互(例如:rings )的系统结构所需要的所有特征都有详细说明。 规范体系如下: 1.位于REC RE之间以及两个 RE之间的数字化连续的内部无线基站接口。2 .三种不同的信息流(用户平台数据、控制和管理平台数据、同步平台数据)通过接口进行多 路传输。3 .规范包括物理层(Layer 1 )和数据链路层(Layer 2 ):3a.物理层(Lay

8、er 1 ):支持电接口(传统基站使用)和光接口(基站设备与远程无线设备 间使用)。3b.数据链路层(Layer 2 )支持机动性和可量测性。图1:系统和接口定义2系统描述这一章描述CPRI中与基本的无线基站系统结构相关的部分,并且详细说明在不同子系统上的映射功能。此外,还定义在以后章节中涉及到的配置和用到的基本术语。以下描述根据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术语,这是CPRI规范所支持的第一个移动通信标准。 当然,该接口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标准。2.1 定义/术语这一部分提供后续章节使用到的基本术语。子系统(subsystems )无线基站由两个基本的子系统(无线设备控制中心和无线设备)组成。

9、无线设备控制中心和无线设备将在以后的章节介绍。节点(node)当提及REC RE任意一方时,REC RE子系统也被称为节点。无线基站系统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一个REC一个或几个 RE)O协议层(Protocol layers)分物理层(层1)和数据链路层(层 2)。物理层(Layer 1 ):电接口特性光接口特性不同数据流之间时分复用低级信号数据链路层(Layer 2 ):媒体访问控制流控制C&M言息流的数据保护协议数据平台(Protocol data planes )以下数据流可以识别:控制平台:用于调用进程的控制数据流。管理平台:对 CPRI链路和RE操作、管理和维护的管理信息。

10、用户平台: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传输的IQ数据模式的数据。SAPm同步平台:RECm RE之间传输的同步和定时信息的数据流。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被映射到下面将介绍的控制和管理平台业务访问点用户平台数据(User plane data )用户平台数据以IQ数据模式传车fh多个IQ数据流共用一个 CPRI链路。每个IQ数据流对应 一个天线载波的数据,称为AxQ天线载波(Antenna-carrier )一个天线载波承载大量的数字基带(IQ)用户平台的必要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一个在天线的 独立分枝上的UTRA-FD醵波接收或传送。天线载波容器(AxC Container )包含天线载波对一个 UMT/片所持

11、续的时间的IQ采样。业务访问点(Servic Access Points )各种协议数据平台的2层业务访问点主要用于性能评估,分为控制和管理平台业务访问点SARw同步平台业务访问点 SAR、用户数据业务访问点 SAPqo每一个链路主要成分定义一个业务 访问点。链路(link )用于表示直接连接节点(REC和RE之间或两个RE之间)的两个端口之间的双向接口,在每 个方向用独立的传输线。一个工作链路包括主端口、双向电缆、从端口。该规范定义的工作链路是主 /从链路。主/主链路和从/从链路是不允许的(见下面对主/从的定义)。被动链路(Passive Link )一个被动链路不支持任何控制管理信道,也就

12、是说,它只承载IQ数据和同步信息。它可以用于容量扩展或纠错目的。跳(hop)直接连接节点间的所有链路称为跳。一跳可以在REC RE之间也可以在两个 RE之间。多跳连接(Multi-hop connection )由一组从REC到RE或RE之间的持续的跳组成。逻辑连接(Logical connection )逻辑连接定义了属于某个 REC口的SAP(例如SARm)和属于某个 RE端口的SAP例如SAPm) 之间的连接,并建立了 REC及其某个RE之间的一跳或多跳的连接。 按C&M数据、用户数据、同步 数据分类。主端口( Master port )和从端口( Slave Port )CPRI v1

13、里固有的定链路连接的两个不同功能和角色的端口,分别为主端口和从端口。延续义,主端口在 REC中,从端口在 RE中。主/从角色的划分是准确地根据下面一套接口流:同步功能C&M言道协商重启指不 启动次序这样的定义允许对 CPRI v1规范的主要特点在 CPRI v2范围内的重新使用,比如:每一个链 路必须有一个终端作为主端口、一个终端作为从端口。REC 的端口总是主端口,RE至少有一个从端口并且可以任意指定其他端口为主端口或从端口。在正常条件下,一个链路总是有一个主端口和一个从端口。两个主端口或两个从端口连接到 一起是不正常的情况,因此,不在本规范介绍范围内。下行(downlink )从REdij

14、 RE的逻辑连接和从主端口到从端口的链路方向称为下行。上行(uplink )从RE到REC的逻辑连接和从从端口到主端口的链路方向称为上行。 图1A是各基本定义的示意图。2.2 系统结构未来无线基站应该为移动网络操作者提供灵活的配置,也就是说,除集中的无线基站外,包 括远程无线设备在内的更多的基站系统结构将被支持。这些可以通过将基站分解成所谓的无线设 备控制中心(RE。和无线设备(RE)本身来实现。两个部分可以本质分离(也就是说,RE与天线紧密相连,而REC被固定在便于访问的地点)或共处在一传统的基站中。无线设备控制中心经由lub接口(用于UMTS6线访问网络)提供对无线网络管理员的访问, 而无线设备作为空中接口为用户设备服务(在UMTS0络中,这就是 Uu接口)。REC包含数字基带处理功能,而RE有模拟无线频率功能。 这两者之间的功能区别基于IQ数据接口。关于UMT繇统两个部分的功能区别将在中有更多详细地描述。除用户平台数据(IQ数据)之外,控制和管理以及同步信息必须在REC RE之间交换。所有信息流使用恰当的物理层(Layer 1 )和数据链路层(Layer 2 )协议在数字连续交流线上进行 多路传输。不同的信息流经由适当的业务访问节点存取于数据链路层( Layer 2 )。这就定义了图 2所示的通用公共无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