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50765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 标记化合物或生物制品进行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研究。在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受体密度 和活性、代谢、功能变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核医学的特点:1、安全、无创2、分子功能现象3、超敏感和特异性强4、定量分析5、同 时提供形态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核* 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同位素:具有同样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即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相同的位置),但 中子数不同(即质量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不稳定,它能自发放射出一种或几种核射线,由一种核素衰变为另一种 核素者核衰变:放射性核

2、素自发的放射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生物半排期:是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的作用,使其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 间有效半减期的概念: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使其减少 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量等于原子核衰变常数与其核数目之乘积。核医学中 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国际单位:贝克勒尔(Bq)旧单位是居里(Ci),1Ci=3.7 X101Bq。分子功能影像: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与X 线、B超、计算机体层摄

3、影(CT) 和核磁共振(MR)等检查截然不同,它通过探测接收 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示踪物发射的丫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这 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 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锝-99m(99mTc)特点:核性能优良,为纯Y光子发射体,能量140keV,T1/2为6.02h,99mTc 是现象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

4、31L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 置。医用核素活度计:需要精确计量,是核医学科唯一的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是用于测量放射 性药物或试剂所含放射性活度的一种专用放射性计量仪器。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活体内实现正常和病变组织显像的核医 学检查法。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与天然元素或其化合物一样,引入体内后根据其化学 特性有其一定的生物学行为,它们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的主要 机制为:1、细胞选择性摄取2、特意形结合3、化学吸附4、微血管栓塞5、简单在某一生 物区通过和

5、积存等。由于放射性核素发射能穿透组织的核射线,用显像仪器能很容易在体外 探测到它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及分布情况,并以影像方式显示脏器、组织或病变的形态、位置、 大小及功能情况,还可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对脏器的功能、代谢情况及某些受体功 能状况做出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1.平面与断层显像2.静态与动态显像3.局部与全身显像4.阳性与阴 性显像5.静息与负荷显像6.早期与延迟显像(2h) 7.单光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显像方法) 与正电子显像平面显像:是将Y照相机的探头置于体表一定位置,采集脏器发射性分布而获得的影像,为 脏器内放射性在探头投影方向上前后叠加的影像。断层显像

6、:是将SPECT探头绕体表旋转采集信息,或用PET在躯体四周同时进行三维信息 采集,经处理并重建成横断、冠状和矢状断层图像。静态显像: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待其在脏器、组织或病变内的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进 行显像。由于放射性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所以允许采集能满足统计学要求的放射性计数 用以显像,故所得影像清晰、质量好局部显像的范围为某一脏器或躯体的某一部分;全身显像常用于全身骨骼、骨骼显像,寻找 肿瘤转移灶或炎性病灶。动态显像(dynamic imaging):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后,随血流流经脏器或被脏器不断摄取 和排泄、或在脏器内反复充盈和射出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是

7、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阴性显像(nega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减低为异常的显像方法。静息显像(rest imaging)是受检者处于安静状态下将显像剂引入体内一定时间后进行影像采 集的显像方法。负荷显像(stress imaging)指受检者在生理活动或药物干预状态下将显像剂引入体内进行影 像采集的显像方法,亦称为介入显像(interventional imaging)o 早期显像: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2h以内进行显像 延迟显像: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2h以后进行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优点:1.放射性核素显像为功能显像,它能反映脏器、组织或病 变的血流、

8、功能、引流、代谢和受体方面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可以对影像 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有关血流、功能和代谢的各种参数。3.某些脏器、组织或病变能特异 地摄取特定显像剂而显影,这种显像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如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进行受体 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RII等。缺点:4.放射性核素显像所得脏器和病变 的影像清晰度较差,影响对细微结构的显示和病变的精确定位。优点:5.显像剂大多数通过 静脉注射或口服引入体内,属无创性检查。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辐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 (主要是。-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来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

9、一种治疗方法。外照射卫生防护原则和措施:1实践的正当化2实践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脑灌注断层显像常用显像剂及特点:99mTc-HMPAO (15-20mCi); 99mTc - ECD 双半胱乙酯】 (20-30mCi)1.小分子;2.不带电荷;3.脂溶性高。特点:脑灌注显像剂入脑量与局部组织血流量及脑细胞功能状态成正相关。临床应用:精神神经心理疾病;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功能损伤定位、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 价;偏头痛的定位诊断和疗效评价;锥体外系疾病的共济失调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癫痫 致痫灶的定位诊断、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表现为发作期局部放射性增高,发作间期放射性降 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诊断

10、与鉴别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和功能受损范围的 评价;脑功能活动的研究。门控心室显像的原理及显像剂:静脉注射99mTc-RBC心血池显像剂10-20min后,显像剂 在血循环内达到平衡。此时用病人的R波作为门控触发信号,启动 相机进行自动、连续、 等时的几百个心血池影像采集。包括从舒张末期(ED)到收缩末期(ES)的全过程影像。圈 定左心室ROI,即可得到左心室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依此计算左心室功能参数。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的参数正常值:收缩:射血分数(EF)正常(静息状态下)LVEF50%,RVEF40%。;舒张:1/3充盈率;运动负荷试验绝对值应比静息状态值升高5%以上。 反向运动(矛

11、盾运动I:是指正常心肌收缩时病变部位向外扩张,正常心肌舒张时病变部位 向心回缩的现象,表明心肌失去主动收缩舒张功能,是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的特征。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原理和方法:201T1或99mTc-MIBI静脉注射后能被心肌细胞摄取使 心肌显像。心肌细胞聚集的放射性多少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正相关,称作心肌灌注 显像。静息状态下阳性率不高,介入试验药物(潘生丁最常用)或运动负荷可提高阳性率。 心脏负荷试验一般分为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药物为腺昔和双嘧达莫(潘生丁), 是冠状动脉扩张剂常用显像剂及显像特点:目前常用的SPECT显像剂有201T1 (显像特点:再分布)和99mTc- 甲

12、氧基异丁基腈(99mTc-MIBI)(特点:与心肌血流量成正相关)影像分析:1、平面影像(不常用)2、断层影像;计算机沿心脏长轴重建短轴(SA)、水平 长轴(HLA)、垂直长轴(VLA)断层影像。可反映心肌各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定位也可 定量分析。3、靶心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断层图像的定量分析方法)4、异常类型 及临床意义:冠心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一般将室壁运动四种类型分为正常、运动低下、无运动、和反向运动(矛盾运动)心肌灌注断层:左心室短轴断层(环形图,显示左室各壁及心尖)垂直长轴断层(马蹄形, 显示左室前壁、下壁、后壁和心尖),水平长轴断层(马蹄形,显示室间隔、侧壁和心尖)

13、灌注缺损分类:(1)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一般代表 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2)固定性灌注缺损或不可逆灌注缺损:是指静息和负荷显像比较, 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一般是MI的表现,尤其是程度严重的固定性缺损 临床应用(冠心病重点要求):冠心病的疗效,诊断,预后诊断心肌代谢显像的基本原理: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心肌组织会选择不同的代谢底物以满足能 量需要,葡萄糖是心肌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进入心肌细胞 的最初过程与葡萄糖相似,但当18F-FDG被代谢为6-P-FDG后,由于不能近一步的氧化分 解而滞留在心肌细胞内。因此心肌细胞对

14、18F-FDG的摄取能够反映心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情 况临床价值: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诰影,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F-FDG心肌显像,评 价心肌梗死的“金标准”磁共振急性心肌梗塞灶显像:发病两周内呈阳性影像。用于鉴别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灶。显像 剂为 99mTc-PYP.肿瘤的几种阳性显像剂:67Ga、201TI、99mTc-MIBI、99mTc(V)-DMSA18F-FDG是迄今为止唯一在国内外获得药政管理机构批准在临床常规应用的肿瘤代谢显像放 射性药物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为葡萄糖代谢示踪剂微型(动物)PET,应用于研究临床应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恶性肿瘤分期与治疗后再分期;探

15、查肿瘤原发病灶;放、化 疗的疗效早期评价和监测;肿瘤放疗后或手术后复发与瘢痕组织的鉴别;疗效随访与肿瘤复 发的诊断;根据代谢影像显示代谢活性区域辅助实体肿瘤放疗时肿瘤靶区的勾画;预后判断 内分泌系统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核医学功能测定和显像等方法甲状腺摄131I率的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甲亢、亚甲炎):甲状腺摄131I率%=(甲状腺计 数率-本底计数率)/(标准源计数率-本底计数率)*100%;甲状腺摄131I试验原理|:甲状腺 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碘;参考值|: 2h 10-32%; 24h25-60%; 24h达到高峰。(各地标准不同);|甲亢临床意义:摄

16、131I率增高,高峰前移。 2h与24h摄131I比值大于0.8,诊断率90%以上。|亚甲炎临床意义:又称亚急性甲状腺炎, 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降低,恢复期正常或增高。甲状腺功能的体外测定一可核素的方法,可用于孕妇。甲状腺相关激素测定主要是促甲状 腺激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总T3(TT3)、总T4(TT4)、抗甲状腺球蛋 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临床应用:(1)甲亢诊断和疗效监测 TSHFT3FT4TT3TT4,结果判断是考虑血浆TBG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浓度。(2)甲减 诊断和疗效监测TSHFT4FT3TT4TT3。主要原因之一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TPOAb 阳性。甲状腺显像的两种方法:甲状腺静态显像甲状腺血流灌注显像;两种常用显像剂:131I 99mTcO4-;临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