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505725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很多批判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宏大的中篇小说。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金锁记读后感,盼望大家喜爱!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22字 张爱玲全部的作品中,金锁记是描写人性扭曲、人格变态最精彩的作品。张爱玲精彩地展现了曹七巧从一个健康单纯的姑娘变成一个丢失人性、为金钱所困的变态的疯子的过程。 曹七巧原是麻油商的女儿,有几分姿色,风流泼辣,敢在街上与卖肉的朝禄调情。虽是个平民阶层的女子,生活清苦,但也有自己的幸福。命运之神却把她推给了姜家,嫁给一个富家小姐不愿要的活死人一样的残

2、废公子。七巧不但失去了爱情,而且在门第森严的大家庭中受到卑视,连丫头也鄙视她。根据一般人的想法,曹七巧可能会当一个身份低贱的姨太太。假如是这样的身份,她也不至于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她的正常欲望也不会压抑得这样厉害,或者她忍受不了孤独可以一走了之。可是张爱玲不这样支配曹七巧的命运,她抬高了曹七巧的身份地位,让她做了堂堂正正的姜家二少奶奶,让她有了一双弱小的儿女,这使七巧压抑已久的对幸福人生的渴望重新抬头,在这种正常欲望长期得不到满意的状况下,她的黄金欲开头变相膨胀,终至人性彻底迷失。 假如说地位的提高使曹七巧的黄金欲被激发出来的话,那么小叔子姜季泽的消失使她干枯、麻木的心灵开头复苏,燃起了她内心深

3、处熄灭已久的熊熊之火。可是这种爱情是注定不会被人们接受的,姜季泽对她若即若离,严于叔嫂之防,玩起了捉迷藏式的爱情嬉戏。七巧亦不愿亲自毁掉自己苦苦煎熬得到的一切,两人在各自的堡垒中相互对峙着,谁也不愿先越出雷池半步。经过十年漫长的苦痛历程,婆婆和丈夫都死了,七巧的苦难最终熬到了头,她分到了家产,搬出姜府独立门户。 这些年,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可是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七巧也没有如她所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曹七巧爱情渐渐麻木、热忱日渐消退时,当年冷淡七巧的季泽上门来向她倾诉爱情了,七巧心中的喜悦和甜美自无法言喻。张爱玲极其敏锐、细腻地刻画了这一微妙的心理活动。

4、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日!可是这种喜悦也仅仅维持了短短的一刹那。当季泽向她提出借钱的要求时,她立即转而生气了。此时七巧心中直觉的念头就是:他想她的钱她卖掉一生换来的几个钱。她的爱情梦瞬间化为灰烬,她认为什么都是假的,包括爱情,只有钱才是真的。在七巧的现实中,什么都是抓不住的,只有钱可以让她实实在在地抓在手里,为她全部。假如说对爱情的渴望是七巧正常人性的表现,那么泯灭了那点爱,她便彻底套上了黄金的枷锁,变成了地道的疯子。更为不幸的是,她还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疯狂不仅使自己走向了毁灭,并且还将身边的亲人拉来做陪葬。三十年

5、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在她的生命中,儿子是她唯一不设防的人,可是她要时时刻刻将他牢牢抓在手中。当儿子娶上媳妇过上了一段幸福生活时,她立即心理失衡了。新媳妇平凡的外表、脆弱的共性,甚至她正常的夫妻生活都成了七巧攻击她的把柄,她用最恶毒的言语一寸一寸地摧毁她的自尊,在七巧长期精神虐待中媳妇被凌迟了。与此同时,她还哄骗儿子、女儿吸上了鸦片,她又用类似的手段破坏了女儿纯真的恋爱,摧毁了她的将来,使她年过三十还待字闺中。正是黄金这把无情的枷锁使七巧从一个不幸的被害者渐渐变成了一个自我迫害的疯子。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既是一个可恶可恨的害人者,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

6、被害者。她对金钱有剧烈占有欲,为了攫取财宝,可以不惜牺牲美妙的人性,甚至以黄金这一金锁摧残儿女的爱情和幸福,把金钱看得比儿女的婚姻更重要。这个被金钱榨干了青春和蚀空了灵魂的悲剧人物最终在临死之前流出了干涩的眼泪。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将笔触深化到曹七巧这个人物的内心深处,去端详她的灵魂,因此曹七巧这一女性形象对于我们读者具有特别的熟悉意义和审美价值。 曲黎敏说,在活着之外,还有爱和美。而且正是这爱和美给予了活着无比绚丽的颜色和神奇的力气!每个人都曾有机会,去选择改写的方向和依据:向黑或向光;服从外在的标准,抑或查找内心的方向。 然而,对曹七巧而言,生活的刺已然嵌进了肉里,改写是需要内在的

7、资源的。七巧原来生活的路径不足以给她供应内心成长所需的能量,让她得以建构自己的价值意义系统;她也无法看到当下生活的意义,不知道每一个现在,其实都在参加对以后的建构。无法得到滋养的灵魂,更易被暗黑蓄养,没有内心空间的人,很简单被环境裹挟而不自知。所以,她不会爱,由于她不懂爱。 所幸,我们是处在新时代的女子,可以读书,旅行,以各种喜爱的方式滋养内心,在精神的世界修篱种菊,可以与情趣相投的好友共同成长学习。所以无论我们面对何种境遇,总会在因缘际会中,做一个内心有光线的人,照射自己感染他人。用一颗感知美妙的心,丰富对生活的想象力,摆脱无力感的纠缠,走出自己的规定场景,用自己的性格制造了另外一些场景,向

8、暖而生 一个真正懂爱的女子,首先会好好爱自己,悦纳自己,并以一颗包涵之心对待周遭。当你具备强大的内心,丰盈的精神,你便不会被外界所裹挟。真正的富有不是对物质无休止的占有与攫取,让其成为枷锁,丢失对生命意义的感知,而是以乐观的状态,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当你具备精神独立、经济独立的力量,不依附于他人而活着,你的内心必定会富足而安定。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22字 那个瘦巴巴的老太太,真是可怜怜又惨兮兮。 有人警告我说,不要读张爱玲的作品,心里会很别扭。其实,不只是她的作品,是她那个时代,都是那样的。新旧交替,旧的抱残守缺,新的蠢蠢欲动,实力相当,所以撞击出一种近似变态的不行理喻,最可悲的是这种状态

9、还可以自圆其说,美其名曰:历史的印记。 曹七巧一辈子不简单,也不欢乐。她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她受了一辈子苦,也让她的亲人跟着受了一辈子苦。我想骂她,用最毒的话咒她,可是,她该咒谁呢? 谁都有青春年少,她也有过几天烂漫洋溢的日子。上街买菜,接受年轻小伙的喜爱。然后为了钱财去了姜公馆,受着全部人的冷眼,还要守着死人一般的丈夫。她乖张暴戾,可是她不这样,早就死了。 最不能让人原谅的应当是她毁了儿女的幸福吧。可是这更能说明她有多恨自己不堪的一生。她恨她的出身,她恨姜公馆,她恨她受到的全部不公,只是,她若要报复,能得心应手的只有她的儿女了。 谁也不怨,都是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三十年前的月亮和三十年后的

10、月亮有什么不同?三十年前的人或许走不到三十年后,就算走到了,心态也会变了,三十年后,还有不少新人看到的是一轮崭新的新月,时间远去,留下的只能是回忆。 曹七巧死了,再怎么顽固的丑陋,也随着旧时代一起远去了,将来路很长。一切都在渐渐康复。我信任结尾那个传奇是真的,也信任长安会幸福,不会像她娘一样,我们总是在向前走的,不是吗?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22字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很多批判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宏大的中篇小说。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一再回味,越爱不释手。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

11、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擅长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仆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英勇刚毅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冲突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到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抵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最终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

12、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迟疑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最终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简单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终,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最终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很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谈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状况都交代清晰,这和红

13、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在两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闲语,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由于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语,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铺垫之后,七巧最终出场,一开头就写她由于替二小姐云泽作媒,气得二小姐哭,三言两语之下,完全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七巧的独立共性,还把姜府的错综简单的人物关系交代得相当清晰。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侧面描写,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交代得特别圆满清晰,张爱玲生花妙笔,让我赞美。 其实这种侧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说中应用得很广。最妙一笔是在后面,当写到七巧约准女婿童世舫见面,要拆散他们,在童

14、的眼中,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而小说在写七巧老年的时候,一处都没有正面去刻画七巧的形象,而到最终才借旁人的眼睛点出,妙笔如斯,再次叹服。 其外,小说跨度三十年,写人物和事情的变迁,金锁记里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异。比如小说最终,七巧把手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那镯子在年轻圆润的时候是丝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尽灯枯,镯子能始终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好比一把枷锁,三十年的压抑和苍凉无奈,就在这一推之间,纤毫毕现,实在是点睛之笔! 张爱玲在小说不断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的孤独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

15、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象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凶恶的脸谱,七巧眼中的月亮;今日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眼里的太阳。月圆月缺,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七巧的悲剧命运是通过一系列冲突绽开的,小说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一开头,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族,本身就是最大的冲突,也是人物不幸的命运的开头。然后再通过七巧和妯娌间的冲突、七巧和三爷季泽的冲突、七巧和儿女们的冲突,一环扣一环,结构严谨,故事,就在一幕幕冲突中开展来。 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性极端不信任,但是,骨子里还是憧憬着幸福,她在孤独的时候时常想起从前和自己打情骂俏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着三爷季泽。但是,想象终究是想象,而三爷也因着她的狼籍名声而不敢沾染。在幸福丢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独立出去。 晚年的七巧不断的和自己儿女斗争,其实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有意气死儿媳,由于在他们身上找到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