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50487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科目: 物理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课时: 1课时提供者:俞锦杰单位: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和运动联系的桥梁,正确认识牛顿三大定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建立科学人生观是极为重要的。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解决身边问题。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明确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二、过程

2、与方法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2、体会探究的一般方法。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为载体,1、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2、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长时间的认识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生活常识使人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形成了不正确的认识,虽然初中已学过牛顿第一定律,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

3、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历史错误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漫长与曲折。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学生的探究理想实验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3、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侓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伽利略探究实验的思想,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1、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

4、的关系。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3、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学习难点;克服直觉观点,建立科学分析、推理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学生探索、分析推理、合作讨论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 2、提出问题: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3、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

5、验。(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1、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2、提出问题: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3、提出问题: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指什么?你又怎样理解这种性质呢?举例说明。三、惯性与质量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当力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

6、的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有关呢?比如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运动得需要一段时间,是空车好启动还是满载时?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来?1受力分析:一物块滑上了光滑的斜面,受几个力? 2、略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思考并回答 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做实验: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2、撤去毛巾,让小车在桌面上,推一下小车,小车运动一段才停下来。 学生举例讨论,比如:自行车蹬一段时间后停止蹬车,自行车会滑行一段距离;溜冰;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 观察并回答提出的问

7、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确信他的正确性。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受力但合力为零时。比如:冰面上的滑动的冰块。 学生观察并思考,再进一步理解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学生思考 比如骑自行车,单人时和带人时的感觉相比。 从实例可看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 1、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

8、和力的关系 2、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观察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启发学生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大胆的设想和科学的推理都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严谨态度。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惯性。 通过生活中的一 些例子理解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七、教学评价设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体会理想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思想,学会科学分析和推理,明确惯性的概念,能用惯性的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八、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 1、理想实验的魅力: 伽

9、利略笛卡尔 2、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内容: 意义: 3、惯性: 定义:大小: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这堂课我基本上是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设计的,而我们也能看到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实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这三维目标一体化。我认为学生在课堂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展示、问题的分析、过程的推理、科学的态度,不仅没有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反而使学生对这一定律的学习更加丰富、更加深化。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不仅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而且体验了这一定律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了伽利略的科学探索方法;不仅知道亚里士多德判断的失误,也懂得历史辩证地肯定亚里士多德仍然很伟大;不仅知道牛顿划时代的贡献,也懂得了牛顿是怎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仅掌握了科学结论,而且懂得科学精神的重要;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比较和鉴别、质疑和思考。 这节课,我没有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而,并不因此而影响学生探索的广度和深度。我认为,探索是思想的活动,可以是集体,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独立的,可以是互动。比课堂热闹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认真的倾听和每个人的独立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