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50119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方法因班主任不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深入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一、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教育学生学习做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大到维护国家荣誉,民族尊严,小到尊重他人人格,谦虚礼让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风貌。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班级常规管理应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心态等细节方面着手,以传统的“诚、信、恒、勇”,“恭、俭、礼、让”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和训练。这是一种细致的、积累式的教育,是积日常行为习惯的涓涓细流,汇成良好品德的大海。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地、君、亲、师”的价值观,所以,教师享有崇

2、高的声望。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信奉“师道尊严”之说,有的学生容不得老师批评,缺乏尊师意识,没有感恩之心。丢弃了传统美德。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不能接受批评等不良品德。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巧妙地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礼仪教育,可对学生提出一些严格细致的要求,如:进门喊“报告”,接送老师的东西用双手等。甚至对坐、立、行走的姿势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如起立没有声音等。长此以往,不仅形成对老师的尊敬,也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我们通常的想法是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担心“

3、物极必反”,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文雅的举止、礼貌的言行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应具备的素养,人心向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很乐于接受这些东西的。二、以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至21世纪,经济的发展令人振奋,却也使很多学生逐渐养成好逸恶劳的心理和习惯,贪图享受和安逸在学生中,特别是独生子女中很普遍。所以教育面临的问题将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方面,传统美德不能丢弃。生活中一些蕴含着富有教育意义的美文、品生课本中的品德教育内容、品德教育插图都起了很重要的思想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惜时如金、刻苦自立等良好习惯,使他们能自觉地在知

4、识的海洋中遨游,而不想、也无暇去接受一些无用甚至于不健康的东西。三、优化传统文化教育,营造特色班级文化1、诵读国学,做少年君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她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中国、在海外,在过去,在今天,她都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经典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开展青少年经典国学诵读的活动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发挥养德、冶情、益智的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了以下活动:1)坚持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的时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诵读国学经典。2)为了提高孩子们诵读古诗文的

5、兴趣,变枯燥的背诵为欢快的记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如:背唱古诗文、表演古诗文、赛读古诗文、为诗文配画等。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背诵诗文的兴趣,孩子们更加自觉主动地背诵古诗文。3)开展国学进家庭活动。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诵读氛围。在丰富多彩的诵读、表演、展示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诗文的韵律美,而且明白了“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美与高尚在孩子们心中得到了统一,习惯与品德在孩子们身上形成。孩子们牢记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动力而发奋读书。这雄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积淀,是孩子们受益终生的财富。 2、学习民族艺术技能,激发我能

6、行的自信。 在感知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也会产生学习民族艺术技能的强烈愿望。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丰富的民族艺术技能的课外活动。每个年级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的学习民族艺术技能的特色活动:如:学剪纸,练刺绣,展现民间技艺;如学书法,练篆刻,展现民族风骨;如唱京剧,画国画,展现民族气节;转手绢,跳舞蹈,展现民族风情;学骑独轮车,展现民族意志。 在活动中,每个孩子学会了一种民族艺术技能。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又一次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体会到了民族艺术之美,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得到了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实践

7、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更坚定了孩子们“我能行”的自信。 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都能自觉地感悟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这民族精神时时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时时增强着每个孩子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时时增强着每个孩子“我能行”的自信,时时增强着每个孩子“我负责”的责任心。 3、借鉴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 我在构建和谐班集体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了传统文化中的“六心”,即:忠心、孝心、爱心、信心、专心的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了育人育心、成人成才的情感品质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如:在对学生进行忠心教育时,给他们讲岳母教子,刺字岳飞,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故事,启发他们热爱祖国是崇高的情感,但报效祖国,要靠我们扎实过硬的知识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忠心爱国,就必须忠于自己的事业。学生的事业就是学习知识,今天的点滴努力,是给自己的未来奠基、为祖国的未来负责,因为青少年本身就是祖国的未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对祖国赤胆忠心的体现。总之,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内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时代精神昭若晨露,启示悠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善于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出青春梦想和成功人生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