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49827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算方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成点计 算方法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业绩点计算方法(2004年 4月 30 日学院第三届教代会表决通过)为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分配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规范学院教职工岗位管理,为学院教职工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提供量化依据,促进学院的进一步发展,特制定本方法。一、 总 则1、 业绩点作为学科、个人考核和岗位聘任的主 要依据。2、 业绩点=教学业绩点 +科研业绩点+行政管理业绩点。3、 学院教学工作含全日制本科(含之江校区)教学、成教教学、全日制研究生、工程硕士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学任务,其中单独给酬金的教学任务不计业绩点。 5 级

2、及 5 级岗以上每300 个当量教学时数计1 个教学业绩点, 4 级及4 级岗以下每 280 个当量教学时数计1 个教学业绩点。4、 科研业绩点含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专利和科研项目,每10 个业绩分计1 个业绩点。5、 行政业绩点含学校、学院聘任的行政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二、 计 算标准1、教学业绩点 计算时间为前学年第二学期至本学年第一学期计算办法见“化材学院教学业绩点计算办法” ;2、科研业绩点 计算时间为前一年12 月 21日至当年 12 月 20 日到款为准计算办法见“化材学院科研业绩点计算办法” ;3、行政业绩点 计算时间为任命的次月至期满之月,考核方法按校院有关规定执行; 三

3、、业绩点要求学院以各级岗位的全院平均业绩点作为标准业绩点,根据所聘岗位级别,对教职工工作量分别予以量化考核。四、附 则1、学院按学科方向统计总分,人、岗平均分。2、 教职工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非业绩点工作量(义务劳动工作量) , 包括党建工作、 指导年青教师、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课程建设、学科管理、指导学生课外科技。4、本实施细则经学院教代会审查通过后实施。未尽事宜和特殊情况由教代会执委会讨论决定。附件一、化材学院教学业绩点计算办法一、 本 科讲课工作量1、本科理论教学计算公式: Y =计划课时数 X aX 3XY式中 Y 一当量学时,下同;N一学生人数,下同;a 一 课程质量系数;6 一学生人数

4、系数;Y-课程工作量系数;表 1 课程质量系数课程类 别校精品课程、优秀 课程、样板课程学院优 秀课程合 格不合 格质量系 数a1.21.11.00.7表2课程难度系数课程 类别全英 语教 学双语 教学部分 双语标准 班5W 课重 复 课系数Y2.01.51.21.01.10.8表3学生人数系数学生人 数15 N 30人30 N 60系数30.8 x N /301+0.2 x(N-60 ) / 301 + 0.4 x (N-60)/302、实验教学工作量Y =计划课时数 X 学生班级数 X实验课 程工作量系数;表4实验课程工作量系数课程类 别基础化学 实验专业实验与化 工原理实验演示性实 验工

5、作量 系数丫0.91.00.5K,式中3、集中实验实践环节工作量Y = N/3016 X 学分数K为集中环节类别系数;表5、集中实验实践环节类别系数类 别本科毕 业环认识生产实 习大型实 验课程设计本市外地系数K1.71.82.03.00.8备注:为更好的做好“院管教学”和“主讲教师院长 聘任制”,有关课程质量系数、难度系数确定、教学 计划安排、主讲教师聘任等工作,由学院主管院长和学院教学委员会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讨论决定。二、全日制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1、理论教学工作量:Y =计划课时数学生人数系数6课程类别系数Y ;其中:硕士研究生课程丫为1.5,博士研究生课程丫为2.0 ;表5研究生人数

6、系数学生人 数N 55N1011N 30系数30 (不 开课)0.71.01.22、指导研究生业绩点:硕士生=0.07业绩点/人届,博士生=0.10 业绩点/人届。附件二、科研业绩点计算方法、关于论文计分1、SCI、EI、ISTP论文按学校(科技处)公布文件确定。2、同一作者在正式出版的同一论文集中发表的论文,最多只计2 篇,且第二篇按80%计分。3、发表在光盘版期刊或被光盘版论文集收录的论文按同级期刊和论文集的50%计。4、同一作者, 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 当年累计论文分最多只计2 分。二、关于著作计分1、 著 作分“学术专著”、“编著与教材”二大类。2、 著 作计分以第一作者系化材学

7、院教职工为标准值。第一作者非学院的著作,学院教职工执笔部分均按标准值的70%计分。3、 同 一著作中同一作者的执笔部分,超过 50 万字的部分,每10 万字依次递减10%计分;超过70 万字的部分,按50%计分。4、 有 出版合同、正式出版的光盘版著作,按 60计。5、 同 一书号、不同印刷批次的著作,不重复计分。不同书号、但内容基本相同的著作,不重复计分。6、 各 类著作的实际字数如与出版社标注字数相差较大,以实际计算的字数为准计分。7、 主 编(主译、主审等)不单独加分。三、关于获奖成果计分1、 获奖成果指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不含论文奖、突出贡献、先进教

8、师等个人荣誉奖。2、 优秀教学成果奖按同级科研成果奖计分。3、已正式调动来学院工作的教职工,以原单位名义申报并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且排名在前 2 位的,学院按20%计。4、学院教职工与外单位合作(完成单位为外单位)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且排名在前 2 位的,学院按20%计。四、关于科研项目计分1、在项目计划年限内,所有科研项目的经费分按每年实际到款额计分,并在结题当年全部结清。2、浙江工业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的纵向项目,全额计算级别分;浙江工业大学非第一承担单位的纵向项目,按到款经费90%。3、 经费全额自筹的纵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的,计2 分;浙江工业大学非第一承担单位

9、的,不计分。4、 各级学会、协会等的立项项目不计级别分,按横向项目计经费分。5、 各类学科学位建设费、由浙江工业大学配套的纵向项目设备费等均不计分。校级课题按横向项目计分。6、 教学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教学建设项目不计权重,按到款经费每 50000 元计 0.1 分,同一项目最高计2 分。8、各项目积分总分的分配,由项目主持人负责按课题组成员的实际贡献大小分配,并填报“项目积分总分分配表” 上报学院, 经学院科研秘书审核、主管领导审定后分别记入教师个人业绩。五、关于多人合作成果计分1、 多人合作完成且未明确注明分工的论文、著作、获奖项目等,按照 “多人合作成果分摊系数表”计算各自分值。2、 论文

10、、著作、获奖等合作完成人中含正在指导研究生、 本科生时, 按取消学生后的排名顺序分配分值。六、关于作者单位署名计分1、学院教职工当年发表的论文,署名浙江工业大 学为第一单位的,按 100%计分,浙江工业大学为 第二单位按60%计分;未署名浙江工业大学的,按 25%计分。2、教工当年出版的著作署名第一的按 100%计分, 第二的按60%计分。3、 引进人员当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未署名浙江工业大学的,按 50%计分,多人合作成果分摊系数表兀成人 数排位123456及以后 合计1120.60.430.50.30.240.40.30.20.150.40.30.150.10.056及以 上0.40

11、.30.15 ().07 0.040.04注:核心期刊的认定:1、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2000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00版(北京大学图书馆);3、 在国内出版的外文期刊;表一、科研工作业绩计算方法表级别、计分及说明论文ScienceNature50/篇各类期刊 的级别以 学校颁发 的文件为 准。个人分二计 分X合作排 名系数SCI、EI 涉 及跨年度 收录的,第 二年以 SCI、EI 分 值与上 , 年度分值 的差值计 入第二年。SCI2/篇EI、ISPT1.5/篇SCI、EI网络版1.0/篇核心期刊0.5/篇非核心期刊0.1篇著作学术专著2/10万字编

12、著及教材等1/10万字成果获奖类别一等等等同 成果获多项奖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500励的,按得 分最高的奖国家自然科学 奖1008040励计算 次。科研国家发明奖906030未注成果 奖励国家科技进步 奖8040明奖励等 级的优秀省部级科技进 步奖20105成果,按四 等奖计分。市厅级科技进 步奖532个人 分二计分X 合作排名 系数授权发明专利3获准专利实用新型和外 观设计专利1专利必须 以浙江工 业大学为 专利权人。个人分二计 分X合作排 名系数科 研 项 目纵 向 项 目 权 重 分国家级基础研 究类(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 杰出青年基 金、攀登计划、 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预 研基金、国家 科技攻关项 目、教育部教 改项目重点项 目4项目 经费分按 当量到款 经费每5万 元1分标准 计算。所有 项目业绩 点按到学 院款额核 7E。个人 分由项目一般项 目2国家高技术产 业化计划、军重点项 目2工计划、省部 级科学基金和 基础类研究基 金、省部级各 类科技计划项 目、教育厅教 改项目一般项 目1.5负责人分 配重点项1.3市、厅级科技目项目一般项 目1.2横向项目、校 基金、校教改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