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类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49826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类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系统(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连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2)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指导思想 从生活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活动中,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

2、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场以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绿色的世界,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并把自己比做一只正穿梭于森林中的小鸟,以此展开无限的遐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这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去路你是否想过,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就像这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抒情地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 二、自学提出问题 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自 学本节内容,提出12个问题,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同学之间自行解答。对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三、实施探究 1.首先观察描述。通过CAI课件,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逼真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身边的实例,教师进行强调和鼓励性点

4、评。然后进行环节过渡:这些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组成呢? 2.观察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1)通过CAI课件,供学生观察,教师层层设问: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昆虫、树、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腐烂的树桩会消失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进一步探究埋下伏笔。由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出其组成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教师进一步设问: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观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教师设问: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

5、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举出身边的实例。(3)小组合作连食物链。出示草原上部分生物图,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生物图片用箭头连出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连到最后。箭头指向取食者。时间1分钟。各小组交流展示合作的结果,小组之间先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 (4)展示上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有多少条食物链?它们之间互不相关吗?如果蛇的数量大大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有变化吗?学生数食物链,小组讨论这些生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引出食物网的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在这张生命大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6、,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5)进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以食物链:草兔猫头鹰为例,4人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教师出示这三种生物的图片道具。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用道具交流合作的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师生一起归纳出:生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展开讨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环境破坏的典型事例和有关图片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4.情感教育

7、。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这样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一种珍稀的鹿种,就把它的天敌统统杀掉了,实际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两种选择)?4人小组展开讨论,自由想像,多角度思维。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界应和谐发展。 5.环节过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就到这,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所学的内容,请打开课本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四、归纳总结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小结为主,让他们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又为下节课所学埋下伏笔。 五、达标自测 1.学生用鼠标连出食物链,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类型的填空和判断题,激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课后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的生态环境,写出调查报告。本学期末,在班级内评出“最佳环保小卫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