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488196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上门工作地实践与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式“ 送教上门 ”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陕西眉县特殊教育学校武海琴有这样一群孩子,由于严重残疾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坐起来;有的因为行为问题严重,带有攻击性行为,家长不敢把他放到集体的环境中,怕造成伤害事件;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父母要上班赚钱无人接送;有的家庭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残疾孩子就更加封闭,不让外界知道孩子的存在,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 2016)明确提出了,要“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 ( 市、区 )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自政策出台以来。

2、我们眉县特殊教育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 送教上门 ”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一、值得借鉴的经验1、准确定位送教对象“ 送教上门 ” 是对中重度适龄儿童因自身和家庭的多种原因不能走进课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不能走进课堂,其实质是要到家庭。 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在课堂上,而是深入残疾儿童的家庭。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尽可能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们要对 “ 送教对象 ”进行准确的排查。( 1)对本县的残疾儿童的摸底。仅仅依靠特殊教育学校,想要掌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握全县的适龄残疾儿童的资料,是非常困难的。为此,

3、我们依靠残联,从各中心小学、乡镇民政科等处,收集到全区适龄残疾儿童的基本信息,然后安排教师逐一登门核实,逐一进行鉴别,对确实是属于适龄的残疾儿童,能到校就读的,我们一个都不放过,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而在走访中,我们也综合各种因素,甄别出哪些适龄残疾儿童确实因为家庭和自身的因素,不能入校, 我们就把这类残疾儿童作为“送教对象 ” ,并给他们办理好学籍,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 2)与家长沟通,了解对象情况在这些对象中,多数残疾儿童由于从没有接受过教育,各方面发展相当迟缓,通过一般的交流、观察甚至评估不能全面地了解其情况。因此,就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进行了解。所要了解的情况一般包

4、括家庭成员、儿童的病因、发病的情况、治疗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儿童经常或喜欢做的事情、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脾气、性格等。( 3)进行 “ 送教对象 ” 的评估。确定了送教对象,那么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准确的评估,了解这些孩子的详细情况,以利于有针对性的送教。为此,我们把每一送教孩子与一位教师结对,安排相对固定的 “ 送教 ” 教师,并由该教师进行细致的评估,以此作为今后送教效果的评价起点。我们从“认知觉、感觉、语言沟通、情绪行为、生活自理 ”等方面设计评估表,通过访谈、观察、简单测评等方式,对每个送教对象做一个起始的综合评判。为尽量减少评判的偏颇,我们在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送教前的

5、一个月内,要求教师去送教对象家3-4次,每次去都做一次评估,然后由学校的“ 送教小组 ” 的几个教师商议,综合3-4次的评估结果,作出一个合理、尽可能准确的诊断。2、精心准备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 ” 不同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序时进度,有课表,有固定教学设备设施,而且送教学生残疾程度也比较严重,可以说是对我们送教的教师是一种挑战。因此,在每次的送教内容上要缜密安排。( 1)制定学期送教计划。根据送教前的综合评估情况,我们要求送教教师要制定出学期计划,对本学期的送教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如:本学期的送教总目标、每次送教的内容、送教时间的划分。这样就注意到送教的连贯性,做到内容的衔接。既避免因随意而造成

6、间隔时间过短,残疾孩子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所学的现象,又免得因送教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忘记较多或学习兴趣锐减的情况。( 2)送教前备好课。按照学期送教计划,我们要求教师每次送教前,根据所掌握的送教对象实情,精心备课,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一些预案。然后,“送教小组 ” 再集中进行一次 “ 集体备课 ” ,使每一次的送教做好胸中有数,“ 不打无准备之仗 ”。( 3)送教内容的多样性。我们实施的是“ 一人一案 ” 的施教内容和方法,对于被送教的学生,他们的需求是丰富的,我们拟定了“ 一对一 ”个性化教育方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感统、言语、情绪、心理等康复课程;二是洗脸、刷牙、吃饭、如厕等生活课

7、程;三是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等文化课程;四是畅游、体育、美术、娱乐等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技能课程。不仅是针对残疾儿童,也需要对家长的“送教 ”,因为一次送教的时间是短暂的,下次的送教是在几天后或一周后,一次的送教内容,仅仅靠教师,是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的,那么我们教师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并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都要一一交代,细细指导,以保证效果的持续性。经过近几年的送教活动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家长的认可。但是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活动开展所取得的成效不显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值得思考的问题1、残障儿童的残疾程度深类别多走访的智障儿

8、童都是残疾程度深,且伴有多重残疾,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失语症、情绪障碍等。笔者曾见到:有的根本听不懂老师所发出的指令,只是“自说自话 ” ;有的怕看见陌生人,一直躲在房里不出来;有的老是模仿电视动画片中的简单动作,似乎是在与他人交流等等。还有更严重的,一直躺在床上的。鉴于以上种种,所以很多情况我们是通过与家人交谈来了解的。2、家长的文化素养低我校确定的 “ 送教对象 ”绝大多数是农村的,这些家庭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意识不强,家境不宽裕(基本上都生养了第二胎),他们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有人在家看着他们就行,还读什么书,上什么学。在我们送教中,有的家长碍于面子,不想让自己家里专业资料整理

9、WORD格式有残疾孩子的事让更多的人知晓;在家照顾孩子的大多数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步伐,认为孩子能吃饱穿暖,能不把大小便弄在身上就很满足了。还听到其他同事的反馈,有个别家长不仅不配合,还责骂送教上门的老师。他认为这是炒作,搞形式主义,其实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他不愿把家里有这样的残疾孩子暴露在公众面前。3、缺少专业化的引领送教上门若要常态化,势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从人员而言,教师一方面要进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送教上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然,这些还是可以克服。但是,面对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失语症、情绪障碍儿童,面对残疾程度

10、深,且有多重残疾的他们,无法实施教育和干预措施,真是有劲儿使不上。三、今后努力的方向1 、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我们送教对象大多都在农村,而且是偏远的山区,山高路远。风里来雨里去,舟车劳顿不说,有多数家长不是智力障碍就是精神障碍,见老师来言行举止怪异,甚至还面临人身危险。这是谁都不愿意遇到的事。我们都宁愿在教室上课,也不愿出去送教。我们注重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要把“送教 ”当做送爱心,送温暖,更把“送教 ”当做善事来做,几年来的实践,很多送教教师的心灵都得到了洗礼,怨言也逐渐少了,有些教师把送教变为了自觉行为。每到一名残障儿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童家中,送教老师都耐心细致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了

11、解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智能发展情况,对他们进行日常生活常识、自我服务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以及运动康复训练和心理健康辅导,还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2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专业知识能够让教师发现哪些知识、技能必须教给孩子,而且他们能够掌握,然后确定怎么传授;与家长沟通时的表达、描述,也需要专业知识。这样,孩子们在受教育的年限里才能获得更多。 除了理论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探索和反思;除了课堂实践,还应该走出去,接受专业培训;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康复医疗知识,达到医教结合。3、提升家长的认识。作为父母都想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