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产生湿包的原因及预防(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4867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供应中心产生湿包的原因及预防(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消毒供应中心产生湿包的原因及预防(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毒供应中心产生湿包的原因及预防(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供应中心产生湿包的原因及预防(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供应中心产生湿包的原因及预防(一)【关键词】压力蒸汽灭菌湿泡相关因素预防方法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承担医院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以降低医院感染和保证医疗质量。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工作效果,其主要责任是通过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具有灭菌速度快,湿度高,穿透力强,效果可靠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湿包现象,从而影响灭菌效果,有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重复灭菌不仅浪费时间也会增加成本消耗,延误临床科室使用,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解决湿包现象,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蒸汽灭菌后出现的湿包现象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分析,组织科员不断学习、持

2、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大大减少了湿包现象1。 灭菌器及灭菌参数:灭菌器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我院使用的是山东新华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动门真空灭菌器(SGI,DMF-1.5),真空度为0.08Mpa,灭菌温度达132-134,工作压力0.21Mpa,灭菌时间10min,干燥时间8min2。 湿包的判断: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灭菌处理后的物品包布干燥,消毒包裹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如消毒包外表面触摸时有潮湿感,化学指示胶布有水痕迹,消毒包内出现水珠现象,均属于湿包。3 湿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1)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当。灭菌器未预热或预热时间短,蒸汽入柜遇冷凝水

3、而导致湿包。灭菌器出现故障,未及时处理。如密封圈不紧,产生漏气。灭菌器排气孔上的过滤器堵塞,灭菌结束未及时清除过滤器内的纤维及沉积物,影响冷凝水的排出,以致蒸汽含水量多,进入柜室内打湿了灭菌包。预防方法有:严格按规程操作,灭菌锅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当柜室内温度达到40-60摄氏度时才开始灭菌。每日灭菌前行空载BD测试,合格后方可灭菌。灭菌结束后,应每日拔出过滤器,清除其碎屑。 2)待灭菌物品的处置与包装不当。包裹过大过重,物品或包装材料在灭菌前受潮,增加包裹的重量。灭菌后冷凝水生成量增加导致湿包。金属类器械重叠包装时没有使用吸水布分隔,不利于蒸汽穿透。预防方法:布类应清洁干燥,含水量小于5

4、%,金属、玻璃器械清洗后用低纤维絮擦布擦干后上油。如果一个包内器械较多,应用吸水布将器械隔开,包装时松紧合适。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金属包重量应小于5kg料包小于7kg.3)灭菌物品装载不合格。脉动真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不低于柜室容积的5%。过多会阻碍蒸汽的流通,既达不到灭菌的效果,也不利于干燥。过少空气不利于排出,产生冷凝水,导致湿包。【5】灭菌包装放时避免与灭菌柜四壁接触,物品排放尽量将同类物品同批灭菌。大包放上排,小包放下排。若金属和塑料同一批灭菌时,金属包应平放于下排,敷料包放下排,璃瓶等底部无孔的物品应侧立或侧放,灭菌包内容器开口一致,包与包之

5、间保持2.5CM,以利于蒸汽的顺畅流通。 4)灭菌后的物品干燥与冷却不当。灭菌完成后应抽空气三次,抽空率达到99.8%。物品在预真空炉中干燥30分钟。待灭菌器内外室压力均降到“0”位,先把柜门打开一条小缝,30分钟后取出物品。物品取出后立即移到灭菌物品存放室架子上,避免放在冰冷台面上。待物品温度降至与室温一致时,按顺序放置到相应的储物柜内,灭菌物品存放室温度为20-26,湿度小于60%。合适的干燥时间和正确的冷却方法是灭菌物品的质量保证。 小结:为了保证灭菌质量,控制和减少湿包的发生。应建立湿包登记制度,认真分析产生湿包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同时加强供应中心各级工作人员素质培训,严格遵守各项消毒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控制和减少湿包发生,为临床提供合格、稳定的灭菌物品。 参考文献 1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艺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16-18. 2潘红梅,王云彩,常鸿雁。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包扎方法与灭菌效果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5-846. 3消毒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