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48635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有的体育课堂仍无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范,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急于求成,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盲目拔高,为了追求设计效果而置学生于不顾面对这些剑走偏锋的“新”课,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吗?一、教学目标的规范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制订了相应的目标和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一节课中

2、设置四五个目标。这些目标对学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案例:学习内容:轻物投掷(水平一)运动参与:能积极主动参与投掷学习和游戏活动;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投掷的方法,动作协调;身体健康: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投掷能力;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他们体会玩的快乐;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独立、乐于和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的良好品质。上述目标设置的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五个目标分列开来,把他们当作一样粗的线条,这是错误的;其实这五个目标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他们的三个方面都是融于其中,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不可能把他们分割开来。二是上述目标叙写的主体不规范,教学目标

3、表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在表述目标时转换了主体;如“使学生掌握投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这些表述方式均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三是教学目标的表述缺少了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达成程度缺乏有效的检测、指导和调控,这对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是教学目标过于宽泛,课时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混淆使用;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时有所侧重,即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都要有所侧重,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简单实用,不能繁杂,切忌随心所欲,过于模糊。二、教案编写的规范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初步设想。

4、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教案的内容、格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新型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教案不断涌现,如情景式、过程式和个性式的教案,这些都引起教师们的关注,而在这些新型的教案中有的越来越复杂,教学目标涉及到很多领域,教案看似完美,但却忽略了预设与课堂实际的衔接,忽视了教案的针对性和可变性。案例:情景式教案片段在耐久跑的教学中,一位体育教师上课时,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史料,然后将其主要历史事件概况、行程路线及时间地点等用毛笔字放大写在大张白纸上,笔者数了一下共有十张之多,规范秀丽的行书写得一丝不苟,可让学生身背行军包(学生书包代替)沿着四百米跑道按路线行进(

5、跑走交替),课上雄壮激昂的音乐不断,红旗飘扬,每跑走上一段距离后,学生席地而坐,听教师讲述历史上这个时刻发生的长征事件这种教案的优点是注重情景的导入和运用,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容易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如果说这是一堂富有“新意”的历史课绝不为过,它既让学生学习到了应知应会的历史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困难与艰辛,使学生身心都得到了“发展”,然而,这样的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是热烈的,学生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也是活跃的,但它却是标准的“四不像”,学生好像学了不少,却都是一些皮毛的东西,无法达到体育教学应有的目标。因此,教师无论运用哪种形式的教案都要根据不同

6、的对象、不同的能力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科学、合理、规范地设计教案,不要脱离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效三、教学语言的规范老师的教学语言有别于人们的日常交流语言,是一种融思想性、知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语言。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规范,又要准确,既要简洁明快,又要亲切生动。只有这样的教学语言才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也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体育教学观摩、体育期刊、文字报导中,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这些语言具体有以下几种:1 .描述游戏名称不规范、不准确的,如把游戏找朋友说成是“贴膏药”,把游戏三人五足说成是“绑腿跑比赛”,把游戏十字接力说成是“跑圈比赛”。2 .描述

7、技术动作特征不规范的,如把前滚翻说成是“翻跟头”,把掷标枪说成是“扔标枪”,把推铅球说成是“扔铅球”,把跳远说成是“跳沙坑”。3 .描述身体部位不准确的,如把臀部说成是“屁股”,把腹部说成是“肚子”,把侧平举说成平举4 .口令发音不准的,如把向左转喊成是“向坐砖”喊成“呀二呀”。5 .其他,如把计时说成“掐表”,把运动会说成“跑步比上述这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体育教师本身的影响。对体育教师来说,使用不规范的语言说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有损体育教师的形象;二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对体育课堂教学来说,一节完美的课堂教学,会因为

8、这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失去光彩,如找朋友的游戏说成是“贴膏药”,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抵抗疾病,而我们怎能在课堂上贴膏药呢?三是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师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的使用是一时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是终生的。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带头使用规范的专业语言准确的运用专业语言,避免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出现,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四、教材运用的规范新课改反对机械地教教材,即把教学过程呆板地理解为就是全盘授予教科书,机械记诵教科书的过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消解了师生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和建

9、设结构。教科书虽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教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教材的理解、使用与驾驭是不是适应新的教材呢?在教材的运用方面有以下问题:1 .开发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流行和时尚的现代搏击操、踏板车、独轮车、滑轮、滑板、短式网球、保龄球、三门球、国标舞、壁球、橄榄球、攀岩、室内足球等竞技和休闲类运动项目。2 .现有教材内容的变化,使运动形式多样化。将正规化的动作进行变形,将简单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如:变换队形、顺序、速度、信号、动作、场地和器材、高度和远度、个人与集体;3 .现有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使学习和锻炼内容生活化。如

10、投掷内容从单一的右上手投,延伸到左上手投,拓展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常用的单手下投、飘投、撇投、抛投,双手向前、向后、向上抛投等方法。4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内容的利用。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直接引入运用,如踢键子、叠罗汉、跳房子等。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改编后再运用,如竹竿系列活动、体育儿歌、体育故事、体育谜语等。5 .利用废旧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小木夹、彩带、课桌登、双色帽、小桶、小凳小三轮车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所创编新的课堂教学内容。如胶圈系列活动和纸系列游戏以及家用泡沫垫系列活动内容等。新课程实施以来,有的教师对新教材的变化基本上是了解的;有的教师自称能适应新教材的变化,且有的教师已

11、经突破了原有做法,他们能按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改造或拓展,对动作技术的难度和要求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但多数教师是新、老教材结合使用,这说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做到科学合理地取舍和处理,有选择地适度运用,使之更好地发挥教学功能,不能喧宾夺主,不要削弱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五、教学点拨的规范按照教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讲授角色,还应该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往被动单向注入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同时也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授为主向引

12、导点拨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敏锐的感觉、独特的慧识、细腻的体察,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欠缺,及时予以点化和拨正。案例:水平一(二年级)合作跑(开火车)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旅行!生:真的?(兴奋,惊讶!)师:对呀!我们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生1:轮船!生2:飞机!生3:火车!师:对了!今天我们就乘火车去旅行!(游戏方法、规则略)比赛结束后,违规的小组得第一,马上就有人抗议:生4:他们犯规了!生5:这不公平!师他们哪个地方错了,为什么?生4:他们手没有搭在肩上,也没有转动车轮,他们还把手松开(火车脱节)。生5:他们不是由慢到快,而是从开始就跑。生6:他们没有在自己的轨道内进行,他们偏离了跑道。师

13、: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外出旅行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安全!师:是啊,在旅行的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那么像这些违犯规则的同学,他们开的火车能保证大家的安全吗?生:不能。师:那么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做?生:遵守规则,保证安全。在上述案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讲解了游戏的规则,但是有的学生为了取得游戏的胜利,在游戏中投机取巧,违犯规则,这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老师并没有进行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耐心教育,从而真正达到启发点拨、情感接纳、引领的作用,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六、教学评价的规范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表扬、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方法得

14、到重视,赞赏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的教师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过度地“放大”了表扬,课堂内只要学生回答问题,不管对错与否,老师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也要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即使有的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不直接下结论否定,甚至还要称赞两句,使学生信口开河、随意应付,这其实是教师过度赏识的结果。案例:前滚翻的教学片段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动作一一前滚翻进行展示,有的学生动作做得标准漂亮,而有的学生在进行滚翻的过程中歪倒在一侧,还有的是身体的着地顺序错误,依次是头的后部、颈、背、脚,结果动作完成后造成身体姿势与预备时身体姿势成90度,面对错误动作,教师还表扬“你真棒!做得不错!”还让大家:给予掌声鼓励。应该说,最初的表扬和赏识给了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但是长期的过度赏识容易使学生对鼓励感到疲倦,甚至产生厌烦感。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适当地运用批评教育,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给他们做出正确的指导与帮助,真正实现评价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