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48284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一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 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 “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 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 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一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 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 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 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

2、蒋干,无不个极其 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 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 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 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 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 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 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 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 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

3、后已 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 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 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 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 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 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髦。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 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 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 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 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 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

4、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 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 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 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 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二围城是我认为我有史以来度的最快的一本书了。但,这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鲜明,它的内容很和我的 胃口(可能含有贬义,不知是否有人会骂我早熟之类的),甚至主 人公方鸿渐的一些经历和我颇有相似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文 章

5、中向大家慢慢道来)。我一开始,只是把这书当作一本普通的小说来看的,只是为 了图个乐子,也并没想写什么读后感。于是,我迷迷糊糊地,一 口气地读到了本书的200多页(全书共有335页)。这时,我十分 纳闷一我一般读小说,200多页会读上近半个月。于是,我诧异地 顿了顿,把书合了起来。这时,我看到了本书的题目一围城。我惊呆了。当时, 我凭题目感觉围城这本书应是写一些抗战时期的事情一“围 城”;吗!即八路军把日本鬼子围在一座孤城里无路可逃,被迫投 降一类的事。但是,内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对不上号。它 倒是讲了一个上海的青年,出国留学后骗来了个博士学位,回国 时候和回国后发生的事情。我不由得再次不信

6、任地看了看书,并怀疑这书是否印错了, 是不是误打误撞地把一个别的作家的什么别的著作给印过来了。 但事实证明,书是对的。我无奈,小憩后,继续看下去。我这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书看到一半,就总想知道结 尾。一番内心中的激战后,良心逐渐败下阵来,好奇心渐渐占了 上风。以是余便翻经至其末,以观其后果。但,此“后果”;使余 大失所望一这书的末尾不是结尾,而是什么钱夫人写的“附录一 记钱钟书与围城!” ;我看了下去,还没看到一半,便猛地把书合上,万千的思绪 戛然而止,学着赵辛楣骂孙柔嘉的架势嗔道:Damn杨绛这个家 伙,没事写这个干甚!这下可好,文章不用读了,内容不用捉摸 了,我成受害者,冤大头了!;但

7、是,冤大头还是几乎一口气地把这本书读完了一它的内容 太精彩了!从那次经历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大学生的平常生活和艳遇等 事件与“围城;二字有什么关系。不过,在说“围城”;二字之前,还是先来说说这本书,这对 理解有好处。作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这书写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 事。”;也许正是这样,作者才写出了本书。其实,“围城”;所讲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鸿渐(即作者本人)身 陷“围城”;的情况。杨绛在写“钱钟书与围城;时,曾提 到了 “方鸿渐结婚后处境如身陷围城”的确,方鸿渐在订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孙柔嘉的关系还算 比较好(不能说是十分亲密一也许柔嘉说的没错,鸿渐根本就没真 正爱过她)。但婚后二人动不动就吵

8、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开 始吃了她以前说过不会吃的“陈醋”;(即苏文纨与唐晓芙)。而 且,用人李妈,柔嘉的A untie,鸿渐家的两个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 也唯恐天下不乱,帮他们添油加醋。但在最后的争吵后,二人都 以深刻反省,他们虽不可能永远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们能够 有所收敛,使身陷得状况好转一些。但我认为,主人公身陷围城的状态并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 了的,也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得了的。例如,在众人初到三闾大学时,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长高松 年的“欺骗”;,也许这个骗局不是高松年刻意设下的,但这也是 身不由己。但,鸿渐认为,这是。而且,孙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负。于是,我运用我超常的

9、联想能力后,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小 学时,我因学习成绩颇受大家的好评。但,升入初中后,这一切 只是“父母在夸孩子的假博士学位”;罢了。于是,我整天担惊受怕,怕被别人耻笑。但,我的老师,家 长对待我就像当时苏文纨对方鸿渐一样。不过,我的心里想着玩 就像方鸿渐在想唐晓芙。我于是暗下决心:无论做每件事,都要像鸿渐最初对待唐晓 芙一样对待它们。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 但,然我立下了决心,就尽最大力来将它实现吧。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个“孙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坏,我们都要接受“她”;.千万不要与“她”;合 不来,过不去,否则,下场是会很惨的。另外,我身边还有一点像小说里面的,

10、就是绯闻闹得很厉 害。这一点是我要“批斗”;的。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报告三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 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 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 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 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 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 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 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 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

11、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 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 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 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 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 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 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 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 余。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 及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 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

12、而卒 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 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 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 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 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 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 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 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 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 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 而泣鬼神呢?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 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 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 的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