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47895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指导 北仑区明港中学 翁晓波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我们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等,来开展学习心理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包括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指导、历史学科各环节的学习方法指导。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学习心理指导 研究 实践加强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从宏观上说,它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探讨、理解、创造、发现。从微

2、观上说,教育是一种双边活动,其成功取决于教、学双方的积极活动。从教的角度而言,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学习。促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不想学到想学,变苦学为乐学。从历史学科角度来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将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表述分为四个层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对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所以,新课程计划呼唤历史教学要走向自主化,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从我校来说,学生的素质不甚理想,后劲不足,缺乏巧劲,缺乏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成绩与入学时相比反差很大。

3、所以,在我校开展学习心理指导显得尤为必要。综上所述,在我校开展学习心理指导既有现实性,又有迫切性。一、理论依据及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等。具体来说,本课题最主要的支撑理论有以下三种: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把已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材料的掌握的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要求学习者自觉积极地进行心理构建。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不但具有接受的本性,还具有构建的本性,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学习者的心理结构(如认知结构等)应发生相当的变化。而

4、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增加知识数量的同时,还会改变学生的心理结构(首先是认知结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作用的结果。发现学习理论是指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和规律。发现学习亦即创造学习,其特点是通过创造性地发现活动获得经验和知识。发现学习的具体形式很多,当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提倡推广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比较国内外研究状况,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第一,未真正展开对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的全面研究和整体实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历史教育的研究课题很多,包括历史教育思想、历史教育的功能、目标,历史课程设置、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课堂教学的

5、方法、手段,历史课外活动,等等,这些研究的立足点在于“教”,还未将学习心理的研究置于应有的位置。 第二,研究内容偏窄。除能力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诸如学习理论和历史学习过程,历史学习中认知与情感,历史学习中的差异心理、学习障碍的研究,专题史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等等,研究甚少。第三,未做到心理学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由于学习心理研究的薄弱,历史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如课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等等,缺乏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和相对可靠的实证研究的依托,有些研究脱离实际,研究价值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学习与全面发展心理学问题综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关系的心理学研究课题等,主要从人们

6、熟悉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学习过程着手进行了实验,展示出了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出了内隐学习的特征等。但他们的研究局限在理论层面,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我们主要从高中历史学科角度出发,采用实验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等,来开展学习心理指导的研究与实践。这样,才能使高中历史学科改革向纵深发展。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能力、态度、情感、学习差异等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从学习心理学和历史教学论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高中历史课在增进历史智慧、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本课题将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对大量调查实验数据的分析和两年实验课为依托,实

7、践性较强。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第二,适应了高中学生发展的需求;第三,适应了广大教师迫切要求改革教学方式的要求。三、学习心理指导的主要内容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首先,营造和谐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在此问题上,历史学科实际上有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人文学科本身的观点和结论是相对开放的,而不像自然科学结论有高度的确定性和齐一性,教师可以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问题的各种看法,依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目的在于加强意志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磨练承受挫折,学会自我调节摆脱消极情绪。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

8、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如何克服高原现象、如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生理疲劳、如何科学用脑等。3、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指导。注意研究历史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理解、如何分析评价及综合运用、如何解决问题、如何研习和运用材料即“对材料的认知、理解、运用和创新”等等。4、历史学科各环节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方法都进行指导。学习过程包括:定目标,订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作业,概括总结,应试,迁移创造,自我评价等。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四、学习心理

9、指导应遵循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进行学习指导的依据。实践证明,学习方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学生的心理倾向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倾向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掌握和运用良好的学法,又必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开展心理调查,摸准学习指导的依据;其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重点不同。2、操作性原则。学习指导应突出应用性特点,强调实际可行和具体的方法。在一般规律性阐述的同时,还要对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提示和渗透,以便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深化。3、点面结合原则。学习指导受两个因素的制约。即指导的对象和内

10、容。一是指导对象,学习指导既要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又要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个别指导。二是指导内容,既有普遍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又有特殊的不同学科具体方法的指导。为此,即要了解普遍的学习状况,又要了解个别的学习差异,找出有代表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五、学习心理指导的主要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学习心理指导,我认为应循序渐进,在高中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开发自己的脑力树立学习自信心;明确目标,促进学习,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越学越有劲提高兴趣,促进学习;加足马力以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动机;正确归因正确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1、专题讲座式:即在宏观上对学生进行

11、学习指导。既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是报告会形式。2、经验交流式:即让学生现身说法,在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学习方法的经验交流。常有形式有介绍咨询会、座谈交流会、自我总结学习过程会和举办“优秀学法”征文等。3、过程渗透式:即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历史学科特点渗透学科学习方法。具体说,在看、写、听、问、思、练、习、记、用、创等环节进行心理指导。在实验过程中,计划推出一系列研究课。这些课所涉及的实验范畴有:高中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专题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研究,分层自主、问题探究、讨论、辩论、群体调查、史料研习等重“体验与探究”的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模式策略;以及“多元与发展”为特

12、征的学生学习评价。4、个案研究式:依照个案研究方案,在各年级实验班开展对数十位学习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并撰写个案研究报告。具体研究和实验方案:进行分别针对高一、高二(文科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的调查与测试:内容包括:历史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学生喜欢或不喜欢历史课原因的调查;学生对历史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态度调查;历史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调查与测试,历史学习能力和思维的测试,学习专题史的态度倾向与认识的调查。高一、高二(文科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培养目标以及心理指导实施方案:材料研习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包括四个层次,即“对材料的认知、理解、运用和创新”。教学文

13、本并不仅仅限于教材,而应该包括所有进入了教学活动的历史资料,教学文本的内容越丰富,越具有开放性和可探索性(互动性),就越能给学生的智慧和认识的成长提供理想的环境。现有的中学教材的叙述篇幅有严格的限制,用极其有限的文字表述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简约和枯燥在所难免。历史教材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对于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问题的直接兴趣。在教学中使用历史材料是走出历史教学上述困境的重要途径。而历史资料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其次,在具备了更多的相关历史知识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探

14、索。再次,学生使用历史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模拟历史学科的研究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运用历史资料进行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必然是一个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材料研习和运用能力,形成史论结合的思维方式有多种途径和方法:第一,养成习惯。历史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的工作是对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方法加强指导。第二,训练技能,主要有: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选取的资料,通过材料研习课加强材料解析的力度,适时的方法与专门练习。第三,广用迁移,有讨论(辩论)、撰写小论文、制作演示文稿等其他与学科相关的活动方式。

15、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1)形象思维能力: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我们针对学生在形象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时间表象不够清晰,想像错位,表象不丰富、鲜明等。在实验中提出如下训练目标,即第一,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表象;第二,在材料的支持下,构成相对合理的历史新形象;第三,能够合理地由一历史现象联想到一个或多个历史现象;第四,能够设想自己处于某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情境中,想象和体验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历史情境。通过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式学习,勾勒头脑中历史人物或场景图,语言描述等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发展形象思维的空间。(2)逻辑思维能

16、力: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状况调查去研究:高中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否有赖于逻辑思维能力?尝试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一,制定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即以现行教材内容为载体,分析特点,再参照能力要素确定每一节课能力目标,并把每一能力目标的形成过程依照能力层次使之程序化。例如:培养比较能力的程序是:找比较项比较异同概括结论。第二,把能力培养与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讨论与辩论、材料研习等主题活动中建构认识,发展思维。(3)创造性思维:中学历史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包含两个目标:独到地认知和理解历史现象,提出独立的见解,推动人文和历史科学的进步;培养和开发学生一般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为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和进入社会以后成为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准备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