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47550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较规范、从松散联合到紧密联合的渐进发展过程。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河北省廊坊市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运作形式等情况的调研,深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政策建议。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廊坊市位于河北中东部,毗邻京津两大直辖市。近年来,该市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典型引路、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多行业、多领

2、域、多层次分布的局面。截至2011年10月末,廊坊市辖区农民总户数93.7万户,总人口数280.1万人;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28个,注册资金5.14亿元,合作社成员4.2万户,带动农户19.3万户。其中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合作社312个,注册资金4.32亿元,合作社成员3.5万户,带动农户17.2万户。合作社覆盖乡镇个数88个,行政村总数109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特点。一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产业分布上,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以往粮、棉、油的生产种植为主,逐步发展为蔬菜种植、经济作物种植、果木种植、花卉种植、畜牧和水产养殖、农业采摘等多个领域。在产销服务上,从单一的生产中间环节,逐步拓展

3、为系列化全程服务领域。二是营销形式多样。有“公司+农户”、“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通过订单或协议,实现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三是辐射区域主要为北京和天津。各合作社充分发挥信息灵、机制活、反应敏捷等优势开拓市场,使农副产品流通由本地市场向外地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扩大,目前主要涉及京津及廊坊周边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形式。一是技术能手创办。主要由科技水平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开拓市场能力强的种养大户牵头,在个人率先从事某一行业并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将松散的个体发展成相对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规模效益。如霸州市兴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位于康仙庄乡徐各庄村,占地100

4、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职工51人,注册资本550万元。该社拟定了兴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章程和兴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股金管理办法,采取了“民办、民管、民受益”机制、利益均沾机制和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调动社员养牛的积极性,提高奶牛品质和养牛技术,增加社员收入,规范化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二是龙头企业创办。以从事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按照“主体独立、自愿和约、利益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吸收农户,围绕企业原料的生产和供应,以利益为纽带,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协会组织。如大城县野固献翔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于2009年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合作社由企业

5、家王鹤龄出资500万元,给每个养殖户1万元发展大棚,并负责销售产品。目前,该社养殖户共养鸡15万多只,种植户共种植绿化树木200余亩。三是各级政府组织创办。各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组织的优势,成立专业服务协会,积极引进、开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户服务。如香河县渠口供销社牵头成立的京香养猪专业合作社,采取以社入股、办家庭猪场和股金分红等形式,实现合作社与农民的有机结合,成为北京市生猪活储基地,带动辖区2800户农民发展养猪业;大城县林果业联合会由大城县XX局,XX局牵头组建,注册资金300万元,目前拥有会员600多人,涉及里坦镇、权村、留各庄镇等8个乡镇40多个村街。廊坊市推

6、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做法政策扶持方面。为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廊坊市各地陆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发展合作经济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础上,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同时,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研究落实了税费减免、资金扶持、项目引导、技术指导等系列优惠政策,有力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门协调方面。该市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精神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月汇报和季调度制度,

7、各县(市)每月末将当月合作社的进展情况上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调度会议,协调工作进度、通报相关政策、及时收集全市合作社发展的动态,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工作组织上,一方面,把没有经营基础的专业协会及尚未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主动上门辅导,集中力量抓好培育发展;另一方面,对正在筹备成立的合作社进行登门指导,加以规范完善后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推动其尽快发挥职能作用;同时,在已登记的专业合作社中,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帮扶等措施,推进其尽快实现合作社的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提高其服务、带动和竞争能力。技术支持方面。该市要求各县定期不定期组织

8、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仅2011年以来就组织培训11次,农民合作社代表、农业系统干部和龙头企业代表1000余人参加培训。如永清县政府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的11名教授为农业建设发展顾问,对该县特色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等做出科学规划,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固安县举办农村技术能手、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党员干部及乡镇农经干部培训班,组织人员赴外省学习农业生产情况,使他们成为兴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资金投入方面。该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补充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实力,培养壮大合作社发展带动后劲。2006年以来,该市4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9、累计融资总额已达90余亿元。一是金融部门根据合作社多元化的信贷需求,积极探索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仓单质押等抵押形式,有效解决合作社抵押品种类过少的问题,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二是积极发挥农业担保机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合作社的经营风险,不断扩大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平台。三是积极探讨农业合作社股金筹集机制的创新,部分合作社根据各个合作社成员收入能力、合作社规模、经营宗旨等适当提高入社社员的股金,并实行入股金额与交售量相联系的机制,调动社员的入股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加入股资金比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成效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推动了特色农业、规模农业、休闲农业等高附加值

10、农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2005年到2010年,廊坊市农民人均收入由4621元增加到7589元,累计增长64%,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收入绝对额和增速连续五年位居河北省前列。推动了农村专业市场繁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地方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带动了农村专业市场的繁荣。截至2011年10月末,全市辖内各县(市、区)均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专业市场,累计建成专业交易市场32个,设立个体摊位8000余个,日均成交金额近2000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就业31万余人。2011年前三季度,各专业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0余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亿元。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11、农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程,加快了辖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进程。2005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累计引进、推广蔬菜、花卉、瓜果新产品300余个、新技术120余项,其中包括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温室暗灌技术”、“嫁接技术”、“两网一膜”等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品牌化。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下,该市依托紧邻京津的特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一村一品”建设呈现良好势头,各县(市)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产业品牌。如永清、香河两县被确定为“环京津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固安县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仍面临的问题政策

12、和法规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准公益性质;对外又要从事农产品购销业务,具有盈利性质。因此,它既不同于社团法人,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企业法人。目前,国家和省都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合作经济社的法律法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作用、业务范围、资格确认程序、法律责任等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法律障碍。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多以自发为主,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运作模式和内部管理尚欠规范,使其应有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和引导。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

13、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家、地方相关农业发展规划、政策方面传达、落实的不够理想,造成农民合作社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合作社在引导农户生产方面存在偏差。二是职能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相对缺乏,造成合作社在新技术应用、销售渠道开发、内部组织管理、农业服务提升等方面相对落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自身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以小规模、松散型为主,缺乏严格的管理章程和制度规范,缺少必要的会员决策机制、投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组织与会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合同约束,基本处于“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险则散”的状况。绝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兴办实体,服务仅限于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提供加工、储运等配套

14、服务能力较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尚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升级发展的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结合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维护农户利益为原则,不断充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尽快制订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社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社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社管理和督促,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社规范章程,完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农村合作专业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各地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完

15、善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效扶持机制,在行政审批、服务收费等领域加大优惠力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二是积极采取新闻宣传、电视讲座等多种渠道和手段,进行广泛深入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重视程度,有计划的开展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会员的培训,加强对国家和地方农业发展规划、政策的宣讲落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水平。指导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一是要把握农民合作社的设立原则。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推动合作社实现“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让社员充分享受合作利益。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推动合作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促使内部成员能够按照组织章程办事,自觉履行相应义务,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O三是推动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合同”、“订单”等契约合作方式保证农民利益,逐步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作用。围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