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47463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4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2学习使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4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学习难点:1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三、同步导学引入:“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知识点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举出你所知道的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

2、不开化学的实例。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知识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3铁丝生锈实验。4关于“白色污染”的问题。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知识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6青霉素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四、基础巩固1学习化学能在三大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1)化学帮助我们 ;(2)化学指导人类 ;(3)化学促进 。2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固体物质 ,试管口有大量 ,产生 气体,澄清石灰水 。3如右上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

3、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 ,红墨水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4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小烧杯中加入2mL3mL浅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上面的烧杯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下方的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颜色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含硫火柴燃烧,能产生 (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五、拓展提高1 (2009年浙江省宁波科学)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03受热分解的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 (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2(2008

4、年四川省达州市)如下图所示,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片已用稀盐酸除去锈斑的铁丝网,然后向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润湿铁丝网,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若干分钟后,请你观察并回答:实验现象及相应解释请写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相应解释:(1) ;其原因是 。(2) ;其原因是 。得出结论由此实验你得出结论: 。六、检测反馈1下列说法没有科学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水变成油 B变废为宝 C塑料回收 D资源再生2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见课本第三页“观察与思考”),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

5、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3从课本图1-9实验中可知,和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红墨水4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 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C保温性能好 D生铁导热性能最好5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 油菜 B. 面粉 C. 海带 D. 食醋6我国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

6、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分类回收垃圾;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 B. C. D. 全部7.如右图所示,小明将两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 ,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明认为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 ;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

7、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习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三、同步导学引入: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蜡烛燃烧。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知识点二:化学研究物质的

8、组成与结构6葡萄糖,砂糖,面粉等物质加热。7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知识点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8煤或石油的利用。9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先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结晶牛胰岛素。四、基础巩固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物质的 与 ;物质的 与 ;物质的 与 。2物理变化:没有 的变化。如: 。物质三态间的变化都是 变化。3化学变化:有 生成的变化。如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5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 等方面。6化学性质:物质在 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7化学变化通常

9、伴随的现象有 、 、 、 、 等。有了这些现象物质 (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这些现象。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 生成,化学变化有 生成。五、拓展提高1(2009年哈尔滨市)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2(2009年广东肇庆市改)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玻璃破碎3(2009年湖北黄岗)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西瓜榨汁 C石蜡熔化 D白磷自燃4(2009年湖北孝感)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

10、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5(2009年山东烟台)“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6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填空。(物质的变化和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_),把块状的硫研碎(属_),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_),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_)。六、检测反馈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气体逸出 B.有放热发光现象 C.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D.有其他物质生成2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的踪影,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成美酒 B.冰块变成水 C.面包等食品变质 D.木材变成木炭3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杆成针 B.木已成舟 C.花香四溢 D.火上浇油4在生活中发生的下列现象里,与其他三种现象有本质区别的是( )A.卫生球变小 B.灯泡发光 C.湿衣服晾干 D.菜刀生锈5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