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文化介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47209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的文化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太极拳的文化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极拳的文化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的文化介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拳的文化介绍太极拳的文化介绍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 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 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 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 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 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 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 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太极拳是武术中的国粹,它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一门拳术、一项 体

2、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即“太极拳文化”。许多人对此作过探讨,但我认为研究的深度还 远远不够,而且没有达成共识,对其文化思想核心没有足够的理解 和认知。有人说它是道家文化典范,有人说受易经八卦影响,更有 甚者与玄学丹道仙术相联系。我认为不能全盘否定太极拳与佛、道、 释等家派没有一点点关系,但其文化精髓显然深受传统儒家学说熏 陶。所以,我将太极拳称为武术中的儒家拳学。太极拳就其冠名“太极”而言,便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武汝清 (18001884)在结论一文中写道:“夫拳名太极者,阴阳虚 实也。虚实明,然后知进退。进固是进,进中有退;退仍是进,退中 隐有进机。”由此

3、可知,太极拳的阴阳虚实、动静进退等原则源于 宋明理学家、新儒学的创始人之一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 图说,文中写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 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 焉。”“阴阳一太极也。”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导源于孔子,他继承古代文化而集其大成, 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文化思想之理为“中庸”,学术倡导“经世” 所谓“中庸”,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可见,中庸不是折 中而半,类似和稀泥,而是反正之和,“执两用中”。教人应知一 体之两方面是相对而非绝对的,万不可执一以害事,必须要因时制 宜、因势利导。太极拳讲究“守中用中”、“无过不及”、“无凹 无凸”、“立身须中正不偏”,正如广府太极拳家魏沛霖所言“守 中待兔”。静以待动,以静制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视动犹静,视静犹动。”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由此可见,儒家的 “中庸”思想贯彻修炼太极拳始终,突出表现为一个“和”字。 “和”,即和谐、圆融。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彼此相融,成 为一体,谓之“小和”。这一个个“小和”又互相交融,辩证而统 一,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和,即太极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