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467303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悌” “乐” “缘”,不会突出制”里的一项不强调“血C项;“察举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释疑解惑1.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2. 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 “血缘亲疏” “嫡庶之辨” “祭祖” “亲属称谓” “落叶归根” “追根认祖” “重 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

2、;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 “朝觐述职” “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 分封制的关联。真题突破1. ( 2019 新课标全国川卷高考24)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察举制”里面的“孝”【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1 “孝” “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内容是“孝”,但其制

3、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答案】A2. ( 2018.4 浙江高考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 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3. ( 2

4、017 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24)周火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圭寸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圭寸()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冋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 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

5、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 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 享有世袭的统治权, 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4. ( 2016 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A. 家族和睦B .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项错误。“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D.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家族和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融洽,长幼互亲,与题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

6、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的说法不符,故C项错误;“长兄如父” “小儿不及长孙”突出了嫡长子的重要性,是宗法制的特点,因此这些说法体现了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5. (2015 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分圭寸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答案】A,故A【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

7、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 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故 C、 D项错误。6. ( 2015 浙江文综 14)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以宗法为原则的分封制, 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

8、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7. (2013海南卷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 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 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 D。【答案】B8 (2013 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9、jtT St 壬一欣 F. (黃于)ft 公L寂牙_公孙兹菽忡托住() 禅让制 分圭寸制世官制宗法制A. B C D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 因此“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分封 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答案】D9 ( 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

10、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 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C.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 婚,可知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 婚,可知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正确。故选C项【答案】C10. (2010 广东文综 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

11、“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A. 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答案】A11. (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 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 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解析】熟悉西周封国,知道各省简称,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答案】C模拟突破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

12、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 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礼崩乐坏【答案】B【解析】中央集权到秦朝才正式确立,A项排除;根据题干中的“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再结合春秋战国的时间,可知是维护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分封制,C项排除;材料以条约、家庭为内容,并未涉及礼乐制度,D项排除。2 . (2019 扬州中学质检)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A. 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C.行政管理的权力D

13、.设置官员的权力【答案】C【解析】分封制下的诸侯和郡县制下的官员均需要拱卫中央,二者的行政管理权力相同,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世袭,郡县制官员是由皇帝任命,故A项错误;郡县制长官没有建立武装的权力,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权力任命封国内的官员,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免,故D项错误。3. (2019 苏州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

14、主要手段【答案】C分封制虽在春秋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古代中国四次封建反动都是因为分封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导致的, 国时期已经瓦解崩溃,但还是深深影响到后世,C项正确。4. (2019 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答案】A【解析】“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分封制促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B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认同,故D项错误。5. (2019 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