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464656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消费和储蓄)(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跨时期经济学第4章 消费和储蓄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顿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预测,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预测,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照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某些陷阱。如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顿,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征询进行征询。一、概念题1可支配收入(dspoablnome)答:可支配收入指在国民账户体系中,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的基本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多种常常转移(除实物社会转移)而形成

2、的再分派收入。可支配收入分为:可支配收入总额,又称“可支配总收入”,是指原始收入总余额加上应收的常常转移,再减去应付的常常转移之后的余额。可支配收入净额,又称“可支配净收入”,是指原始收入净余额加上应收的常常转移,再减去应付的常常转移之后的余额。所有机构部门原始收入总余额之和即为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加上常住机构单位从非常住机构单位应收的常常转移,再减去常住机构单位向非常住机构单位应付的常常转移之后的余额,称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所有机构部门原始收入净余额之和即为国民净收入。国民净收入加上常住机构单位从非常住机构单位应收的常常转移,再减去常住机构单位向非常住机构单位应付的常常转移之后的余额,

3、称为“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与国民可支配净收入统称为“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nmptio funtio)答:消费函数是指描述消费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函数。宏观经济中,消费支出受某种因素影响,如国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收入分派、个人偏好、社会风尚等等。经济学家一般觉得,在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重要决定因素,利率不重要,因而消费函数的体现式为,,其中即是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理论最先由凯恩斯提出,并成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石之一。凯恩斯觉得,边际消费倾向是一种正

4、数且不不小于1,她觉得边际消费倾向不不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消费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但战后的研究表白,绝对收入假设合用于短期分析而不合用于长期分析,导致了“消费函数之谜”。这就是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兴起和发展的因素。3.跨时期理论(intertempral thory)答:跨时期理论在本章特指消费者的跨时期选择理论,该理论重要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用于解释理性的、向前看的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时期中选择消费量以实现其毕生效用的最大化。简朴的跨时期选择模型为:其中,为市场利率;人的生命有期,,,为每一期的消费水平,,为每一期的收入水平。为消费

5、者毕生的效用函数。理性的消费者将合理地选择每一时期的消费水平,使其毕生的效用水平最大化。储蓄与消费的选择是带有实际因素的消费者选择,它事实上是消费者在目前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跨时期理论相对于一期静态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更有助于解释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动态方面特性。.两时期模型(t-peiod model)答:两时期模型是消费者的跨期选择模型的简化形式,两时期模型假定家庭或消费者的生命只有两期:目前和将来,理性的、向前看的消费者将在目前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最大化其毕生的效用。两时期模型虽然简朴,但是却揭示出了消费者跨期最优选择的某些基本特性。简朴的两时期模型为:解得:两时期模型如

6、图4-12所示。图412 两时期模型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效用函数(utyfunctio)答:效用函数指表达消费者的效用与其所消费商品数量的关系的函数。西方经济学引入效用函数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较好地概括消费者的偏好关系。对效用函数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对消费集合上的一种消费者偏好关系,如果存在一种上的函数满足下列性质:对任何在集合中的元素、,有,,则称为表达偏好关系的效用函数。对于一种偏好关系与否存在表达它的效用函数,是一种长期争论的问题。954年德布鲁证明:若偏好关系满足完全性、反身性、传递性和持续性这四个假设,必存在一种表达它的持续效用函数。根据效用函数的性质,尚有凸效用函数和凹效用函数的概

7、念。如果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则称该效用函数为凸效用函数;如果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则称该效用函数为凹效用函数。6.无差别曲线(ndifernce rves)答:无差别曲线指用来表达消费者偏好相似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多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它是表达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限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多种组合的曲线。与无差别曲线相相应的效用函数为。其中,、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是常数,表达某个特定的效用水平。由于无差别曲线表达的是序数效用,因此,这里的只须表达某一种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有的西方经济学者称这种效用水平为效用指数。无差别曲线如图4-3所示。图4-1 无差

8、别曲线在一种坐标系内,无差别曲线有无数条,图4-13只是其中的三条。图中的横轴表达商品1的数量,纵轴表达商品2的数量,、分别代表三条无差别曲线。图中的每一条无差别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如无差别曲线上的、和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都是相等的。显然,无差别曲线是消费者偏好相似的两种商品的多种不同组合的轨迹。每一条无差别曲线代表一种效用水平,不同的无差别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在图4-3中,三条无差别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是不同的,其中,代表的效用水平不小于,所代表的效用水平不小于。无差别曲线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由于一般假定效用函数的持续性,于是,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别曲线之间

9、,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别曲线。或者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别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别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别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别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别曲线总是凸向原点的,这一特点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7跨时期预算约束(itrtmoal budget costint)答:跨时期预算约束是指家庭(厂商)在进行多时期最优消费(投资)选择时必须受到的一定的条件约束。对于家庭来说,其跨时期预算约束为:目前和将来一定期期内,以贴现值计算的消费总量必须等于资源总量。它是反映跨时期的所有可行的消费组合的曲线,合用于一种

10、以上时期的支出与收入的预算限制。如果一种家庭起初就具有资产,例如说,它接受了一笔遗产,那么这个家庭在它的毕生中就有了更多的资源可供支出。由于家庭的生命期不只是两个时期,而是有许多时期的,此时家庭的跨时期预算约束为:8边际替代率(aina rae of stuti)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如果增长一种单位商品1的消费数量,为了保持消费者的总效用不变,其必须相应减少的商品的数量。对任意两种商品和2来说,边际替代率体现的是消费者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意愿限度,用数学公式表达就是:其中,、为消费者消费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的变化量。如果、趋于无穷小,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别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因此,求

11、无差别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只要过该点作切线,这条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这是由于,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长后,人们就越来越不乐意减少其她商品来进一步增长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白,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长,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而在这里,当商品1的消费量不断增长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减少,从而使它的替代能力不断减少;当商品2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增长,从而使它可以互换到的其她商品的数量不断增长,因此,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体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9生命周期

12、理论(life-ycleheory)答:()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阿尼、R布伦伯格和A安东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它指出,在人毕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毕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重要取决于毕生的收入。(2)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可以表达为:其中,代表消费,代表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代表劳动收入,代表实际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代表实际财产。(3)生命周期理论觉得,理性人根据自己毕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毕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们在毕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将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初期债务或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毕生积蓄。

13、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因此,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综合其毕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消费倾向。这就较好地解释了消费函数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形式。10.持久收入(pemen inc)答:持久收入是一种人盼望终身从其工作或持有的财富中产生的收入,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中的一种概念。该理论指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持久收入。人们但愿消费是稳定的,因此,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就不是临时收入,而是持久收入。弗里德曼还阐明了持久收入的估算措施。她觉得,持久收入与过去和目前的收入是有关

14、的,由于人们总是根据过去与目前的收入来预期将来的收入。这样,持久收入就是过去收入与目前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时期越近,加权数越大。以代表过去的收入,以代表目前的收入,以代表加权数,则持久收入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述:,。持久收入假说把消费与持久收入联系在一起,从而也解释了长期中消费函数的稳定性。此外,持久收入假说还是弗里德曼的重要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一种构成部分。弗里德曼用持久收入的稳定性证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从而阐明了货币供应量变动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临时冲击(tempoay sock)答:临时冲击一般是指导致目前收入临时性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例如,恶劣的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等。临时冲击对经济的不利

15、效果也许维持很短一段时间,导致目前收入的下降,但是当冲击结束后来,收入又会恢复到冲击前的水平。根据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临时冲击不会影响持久收入,因此,目前的消费水平几乎不变,而目前的储蓄会下降。1持久冲击(prant shoc)答:持久冲击一般是指导致目前以及此后收入永久性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持久冲击会导致收入的永久性下降,这种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将始终持续下去。根据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持久冲击会导致持久收入的下降,从而目前以及此后的消费水平都会永久性的下降,但是目前储蓄几乎不变。 13.边际消费倾向(margal propesity to onsume)答:边际消费倾向,是相对“平均消费倾向”而言的,指收入每增长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可以用如下式子表达:式中,表达增长的消费,代表增长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长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然为1。根据消费记录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不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1耐用品与非耐用品(ur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