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46214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世界气候一课教学设计为例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陈玲(21502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先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地理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中,本人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形成了一些想法,归纳如下。一、教学

2、设计的整体性策略1、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和依据。教师要在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上,敢于重组教材、优化文本,科学合理地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详略、深浅等作出适当的取舍、加工和提炼等处理。对于世界的气候一课,在教学设计时先要把握这部分内容在七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把握这部分内容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还要对这一节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内容详略、知识深浅、时效性和地区性等作出判断和把握。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这一课教材中的三个标题“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顺序和内容进

3、行创造性地重组,将世界的气候一课设计成以下四个主要环节。环节一:看一看,说一说:世界气候真重要。环节二:辨一辨,比一比:天气气候有差异。环节三:找一找,写一写:复杂气候有规律。环节四:望一望,听一听:世界气候共关心。2、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把握教师首先要把握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总体目标。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第一句话就写到:“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第二句话写到“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首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是培养基本的学习地理的素质:学会欣赏现

4、实中的景观,学会理解世界事物的背景,为学生长远发展做铺垫。教师在把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在具体的章节教学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目标具体明确,在过程中可观察和可检测。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犹如造房子:“知识与技能”目标就象打地基,“过程与方法”目标就象砌房子,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象营造温馨的家。在世界的气候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确定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气候这一自然要素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感到有趣和震撼,培养他们探索和研究自然的热情,学会

5、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有“知识和技能”目标作铺垫。在这一课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学生要学会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正确描述气候,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使“知识和技能”升华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联系纽带就是“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比一比、找一找、写一写、望一望、听一听”等多种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等过程使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达成。二、教学设计的图像化策略学习地理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除了学习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对“图像系统”的学习。因为图像是学习地理的

6、重要工具。地理图像也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地理图像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地理图像的选择和使用,注重对学生看图、析图、填图、绘图、忆图等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图像激趣、启智、感美、育德等多方面的功能,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地理课程标准中也建议教师:多用图像,多设计活动。对于图像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主题鲜明,内容精炼科学,形式生动美观,便于学生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尤其要注意地理图像的多样化和多效性两大策略。1、图像多样化策略由于地理图像的形式是多种

7、多样,主要包括景观图、示意图、地图、空白图、统计图、对比图、图表等多种图像形式。所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新颖的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可以准备的图片包括受气候影响明显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关于气候的新闻热点图像、世界气候分布动画效果图、气温曲线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天气气候关系示意图、山地示意图、气候漫画图、气候类型分类表等多种地理图像。例如:受气候影响明显的陆地景观图,可以是热带雨林景观,寒带冰雪景观,沙漠景观,草原景观等美观图片。也可以是受气候影响而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和建筑景观图,如阿拉伯白色长袍、印度沙丽、中国藏袍等服

8、饰图片和平顶房、斜顶房、竹楼、窑洞、冰屋等建筑图片。又如:社会热点中关于气候的新闻图片,可以是马尔代夫的水下内阁会议图、尼泊尔的山顶内阁会议图,关于家乡气候异常的新闻报道图片等。课堂实践证明:多样化的图片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2、图像多效性策略图片的多样化是为了达到多样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收集挑选好多种多样的图片后,教师需要进一步设计如何使用这些图像,在什么时间呈现,用什么方式呈现,呈现时需要配上怎样的问题,你期望利用此图像达到怎样的效果等。总之,围绕图像开展教学,是为了发挥图像的以图激趣、以图记文、以图释理、以图反馈等多方面效果。为了突破教学中的某一难题,还可以发挥

9、图像的示图引题,读图思题、析图议题、忆图结题,变图设题等多重效果。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的第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世界气候真重要,美妙景观它塑造,日常生活和生产,样样都受它影响”的主题,先呈现一些精美的景观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带给学生一些启发,再引导他们说说气候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形成一个高潮,学生积极性高涨,感悟比较深刻。在第二环节中,通过自己设计的大小圆图像,反映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图,既较好地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天气的概念和特点,又自然地引出了新学的气候的概念及特点,也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更是依靠世界气候的

10、分布动画图气温变化曲线图各月降水柱状图等图像将世界复杂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环节四中的图片起到了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提升情感的作用。三、教学设计的生活化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大力主张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他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是动态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他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样的理念恰好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相一致。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

11、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地感悟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很好地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从而真正体现地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的图像生活化,如生活中的景观图,生活中的新闻图像等。2、借助的经验生活化,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如用“晒晒你的衣柜”引导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的穿着,以此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3、呈现的案例生活化,把社会热点“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

12、”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4、设计的问题生活化,如“你感受到气候变暖对你生活带来的影响吗?”“作为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应对气候的变化呢?”。5、师生关系的生活化,如课堂内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四、教学设计的互动性策略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初中地理新教材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满堂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新教材,新教法,突破点是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真正“动”起来。变过去课堂教学“师一生”的单向传递为现在“师一生”、“生一生”、“生一机”、“生一本”之间的多向

13、交流,构建“多元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达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为了达成这种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学生参与的广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2、课堂学生参与的深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活动状态,并取得活动的有效和高效。3、课堂学生参与的自觉度,课堂内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状态的保持程度,及向课外延伸的自主学习的热情程度。在教学设计时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

14、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等方面,使课堂真正“动”起来。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互动活动。1、“生机”互动活动的设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阅读课件中呈现的关于气候的图片和文字,思考讨论课件中呈现的关于气候的各种问题,查找指出课件中复杂难找的气候分布规律,完成课件中空缺的反馈练习题等。2、“生生”互动活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通过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比一比、找一找、写一写、望一望、听一听”、“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个体和群体都动起来。3、“生本”互动活动

15、的设计:教材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料,教材中哪些内容要划出重点,哪些活动题要记下答案,哪些要朗读记忆等都应事先考虑,使学生在多媒体现代技术教学的课堂上,也能很好地与教材有互动效果。4、“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包括注重师生之间的问候礼节、讲究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方式、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五、教学设计的激励性策略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

16、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激励的作用,教师事先在教学设计时,应认识到激励性策略的重要性,并注意采取以下一些激励措施:1、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励使优等生更加出类拔萃,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信,对学习鼓起热情,使中等生受到重视,学习积极主动。2、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可以是语言的激励,如:“加把劲”,“努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不要紧,请坐下再思考,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回答出来”等。也可以是体态表情的激励,如:点头表示同意、赞同、肯定;侧头表示关注、倾听、感兴趣;微笑、鼓掌等。还可以是物质的激励,如:发放笑脸卡,奖状,小奖品等。3、激励应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学生课前的准备、听课、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等多方面。4、调动教师、学生、家长不同层面的激励,共同促进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