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46200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三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8绍兴测试)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 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解析:选B从“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可以看出这位理学家认为,认知世界需要探求身外之物,并逐渐根据内心的标准进行评判,因此本题选择B项;A项错在没有体现理和气的关系;C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知行的关系;D项错误,这是明清时期的儒学发展。2朱熹,南宋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

2、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加以注解,明朝政府以朱熹的注为依据,以此来选拔知识分子。下列对朱熹和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仁”,因此要努力达到仁者境界B朱熹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孟,曾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C理学的修养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D程朱理学逐渐衰弱后,渐渐兴起了陆王心学,促进了儒学发展解析:选B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故A项错误;朱熹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曾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故B项正确;理学的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是程朱理学的一个流派,并不是由于理学的衰弱才兴起

3、的心学,故D项错误。3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A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B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得出统治阶级治理天下应该存天理,灭人欲,体现出朱熹主张“正君心”,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4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其出发点都

4、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探究宇宙万物本原C吸收佛道思想精髓 D实现儒学的哲学化解析:选A理学以“三纲五常”维持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宋明理学是南宋以后政府的官方哲学,结合“存理去欲”“存心去欲”“格物”“格心”可知,其出发点和核心是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故选A项;探究宇宙万物本原是理学的本体论,是论证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的哲学基础,排除B项;吸收佛道思想精髓是宋明理学的学术渊源,排除C项;实现儒学的哲学化是从理学具有哲学思辨性而言的,排除D项。5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

5、”是()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C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解析:选B朱熹强调的“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倡导的是三纲五常,故B项正确。6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解析:选B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体现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7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

6、阳明旨在说明()A强调伦理道德 B重视“知行合一”C宣扬“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选D伦理道德的解读更应该围绕人与人的关系,材料围绕忠君这一事件阐述心与理的关系,故A项错误,D项正确;“格物致知”这种求理的方式是程朱理学的内容,故C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8谭嗣同称“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谭嗣同在此赞扬两人都()A批判君主专制 B赞成民主自由C主张工商皆本 D提倡经世致用解析:选A材料中考查的是王夫之和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二人都批判当时的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9中国历史上

7、不乏具有深刻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明清时期这种批判精神强烈地冲击着儒家民本思想的固有框架。这种冲击体现为()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为主,君为客”解析:选D根据题目时间是明清时期,A项是战国孟子的思想,B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C项是宋明理学的内容,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的。故选D项。10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解析:选B材料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8、”,体现了“民”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根据材料可知“二者”指的是国和社稷,所以材料没有强调君主至尊,故A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与材料中的民本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朱熹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没有体现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D项错误。11“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句名言出自()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船山遗书解析:选A材料所讲的是君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这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出自明夷待访录,故A项正确。12(2018桐乡月考)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

9、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众治”C提出君臣平等 D认为工商皆本解析:选A“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13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据此可知,黄宗羲()A提出了“天下权寄于天下人”的主张B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C否定了专制君主将万民幸福系于一姓的谎言D抨击“孤秦”“陋宋”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对战国时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否定了专制君主将万民幸福系于

10、一姓的谎言,故C项正确;A、B两项是顾炎武的思想,排除;D项是王夫之的思想,排除。14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解析:选B材料与恢复三省六部制无关,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是清末维新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15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

11、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解析:选B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0分)16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

12、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王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孝悌、毋踏贪黩、吾俭”等概括其要求;第二小问,从维系家族的关系、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从教化百姓、稳定统治秩序上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影响:弘扬传统美德,规范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