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45758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虞美人》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虞美人》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虞美人》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虞美人》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虞美人》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虞美人学案学习目标: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学习重点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学习时数:一课时一、 . 课前预习、词是 _ 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 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 _ 、_ 和 _ 三 种 , 认 为58字 以 内 为_ , 59 90 字 为 _ , 91 字 以 上 为_。

2、2、写下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词二、课内探究、“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 中的 “往事” 具体指什么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课后练习与提高、鉴赏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

3、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1921 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 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 ”我们也不妨仿照虞美人 (李煜)以虞美人为词牌作词一首。参考答案二、课内探究、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 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4、。2、“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3、“又”,再次,暗示伤心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这实景描写写出了对故国的无穷眷念。4、“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5、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选取典型的景物, 春花秋月、 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6、春花秋月与往

5、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 /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 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 引起现在的愁苦, 前虚后实。7、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三课后练习与提高这是一首抒发忧愁的别具一格的词。李煜被掳降宋之后,作为一个丧国的君主,其

6、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是难以排解的,在这萧瑟的秋夜里更显得忧愁凄清。开头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将愁绪直接表达出来,尤尽凄婉。他的“无言” ,并不是无言可诉,而是无人可以倾诉心中的那种难言的痛苦。用“无言” 、“独上”这样寂寥和无奈的词语,勾画出自己的孤独、哀愁到了没有与人交流的程度。以月如勾的景象, 构就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月如钩”,是作者登上西楼后,在西楼上所看到的。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诉说思绪,自己的寂寞,使梧桐和深院都有了寂寞的感觉,寂寞的情绪使凄清的秋色都被锁住了。在此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连到了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寂无言,同时也更加衬托出他对

7、故国(或故人)怀念之深、眷恋之深。上阕使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勾画出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在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一句历来为后世所称道,的确构思巧妙绝伦。把离愁说成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一样,就此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寂寞和万般的无奈。排遣不掉的离愁情绪,要想抛开不理,却怎么也做不到,想要好好地去梳理,却又更加的烦闷杂乱,心中的冲突就像波朝一样起伏不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在这无可奈何的离愁环境煎熬下,欲哭无泪,还能用这样豁达洒脱的词来诉说心情的感受。这样恼人的情绪,更有不同的感受在心头激荡,这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若说前文用 “剪”和“理” 来对离愁加以形象地描绘,而这句则将离愁写得更深了一层。本词笔调深重, 一词一顿, 语言单纯有凝练, 凄婉欲绝,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故国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实在是心理描绘的精品之作。李煜虽是一位没有建树的君主,但却是一位出色的词人,亡国之前的词作远没有其在降宋之后的词作那样对后世有影响力,能写出这样好词真的是十分难得的了,而本词却又是其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