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40659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河北衡水中学 闫淑芳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宋词、元曲,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只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本,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成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种重要的因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某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为在紧张复习中轻松而又有效地攻克这一难题,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近年常用常考的每一种题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为每一种题型总结了相应的一套答题模式。一、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

2、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体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特点?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里?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种好,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规定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注意:一般而言,炼

3、字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种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觉得“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体现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如何的意境或对体现人物的作用。背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如何的意境,或体现了如何的感情)注:有手法的一定要指出手法再描绘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体现效果。 示例 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旷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

4、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种字?请简要分析。 环节分别是“明”和“出”。环节这两个字充足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环节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环节体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二、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如何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如何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用的题型。

5、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涉及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发明,语言力求优美。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

6、忌空洞,要答具体。例如光答“体现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涉及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呈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区别术语.意境: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思想感情:迷恋、哀愁、惆怅、寂寞、伤感、孤单、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答题示例:示例一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7、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通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如何的景物?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环节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环节二)。体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环节三)。三、分析句意型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体现上有什么特点?简析这首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解答分析:一句诗也许是写景的,也许是抒情的,也许是写人的。写人的措施涉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8、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体现作用。简要阐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示例一福建卷第9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环节

9、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寂寥。环节这句诗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环节作者借景抒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情更是情动于衷。示例二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举头闻鹊喜。问:试分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环节(1)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环节(2)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庸懒。环节(3)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四、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

10、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规定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体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洁生动等。此类题规定学生最佳能知人论事,由于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同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精确点明语言特色(简洁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致、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论述诗中用语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1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精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6.答题示例:示例一: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环节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白了打黄莺是由于它惊扰了自己怀念丈夫的美梦(环节二)。这样非常自然地体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怀念之情(环节三)。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二诊)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体现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

12、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原则答案语言含蓄,极具挖苦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同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入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示例三;(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毕下面的题目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阐明。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环节一)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

13、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环节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芜,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环节三) 示例四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环节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环节二)。烘托出一种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环节三)。示例五(浙江卷第16题)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14、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答:环节刘诗含蓄深沉;吴词温婉悲凉;赵曲明快直露。环节刘诗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环节这三篇作品语言特色各异,均体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五、分析主旨型题提问方式:这首诗体现了如何的主旨? 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如下几种方面:波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答题示例示例海南、宁夏卷第二大题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毕题。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