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40638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材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一:西经的研究对象1: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2:经济体制自给自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需求供应和均衡价值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经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实线需求关系,虚线-供应关系第二节:需求曲线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应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一、需求函数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置欲望又有购置能力的有效需求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与消费者的人数等。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收入下降时,就会减少需求量。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3、。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关于消费者人数的变化。一个商品市场上消费人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上需求数量的多少。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价格是决定价格的最根本因素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需求表3、需求曲线4、线性需求曲线5、线性需求曲线的特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

4、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三节:供应曲线一:供应函数1、定义:一种商品的供应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提供和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应是指生产者对该商品既有提供出售的愿望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的有效供应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供应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本钱、生产的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与生产者的人数等。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越低如此提供的越少。生产技术水平:一般来说,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本钱,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跟多的产量。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商品供应。相反假如是悲观的,如此会减少商品供应。生产者人数:一个商品市场上生产者数量增加会使市场上该产品的供应数量增加,反之如此减少。3、供应函数:一种商品的供应量只看成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商品自身价格作为自变量一、供应表和供应函数1、供应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应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供应表3、供应曲线4、线性供应曲线5、线性供应曲线的特点向右上方倾斜 斜率为正值 都表示商品的供应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规律。第四节 需求、供应和均衡价格一、 均衡的含义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

6、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二、 均衡价格的决定1、定义: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 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2、均衡点: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应曲线相交的点上,该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图示如下三、 均衡价格的变动1、 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任何一条市场需求曲线都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第一节 效用

7、论概述一、 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二、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三、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者把效用区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相关公式:总效用函数:边际效用函数:边际量 定义: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公式:效用曲线注: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如此每一消

8、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点;当边际效用曲线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通常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断递减的,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置中

9、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基数效应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够购置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上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其中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表示商品的既定价格,X表示商品的数量,MU表示商品的边际效用:其中式是限定条件式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在购置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针对 的关系分析详见书62

10、页4、需求曲线的推导基数效用论指出,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应该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如此消费者为购置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反之效用越小,如此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低,消费者为购置这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越开越低。这意味着,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来解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只考虑购置一种商品消费者均衡条件公式为:该式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

11、优购置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置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该式还意味着:由于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MU是不断递减的,于是为了保证公式 均衡条件的形成,在货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而且说明了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但是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

12、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图示说明对于单个消费者,图1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 给出它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根据图1消费者为购置Q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即总价格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OABQ ;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即总价格, 等于市场价格P乘以Q ,即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BQ。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局部面积PAB,就是消费者剩余。对于整个市场,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市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2 图中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

13、别为P和Q,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表示为阴影局部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公式: 式中,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缩写,右边第一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一、关于偏好设定准确的说,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任何两个商品组合所做的一个排序。序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第一偏好的完全性,第二偏好的可传递性,第三偏好的非饱和性详解见书67页二、无差异曲线与其特点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一样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样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的两种商品的组合。2、无差异表与无差异曲线图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

14、和商品2的数量X ,曲线I 、I 、I 、顺次代表与无差异表a、b、c、相对应的三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表详见书67页3、效用函数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如此效用函数为:式中X 和X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表示效用水平,在此根底上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函数为:式中U 为常量,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该效用函数有时也被称作等效用函数。4、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同一坐标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下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式中X和X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由于X是增加量,X是减少量,所以为使结果为正值就加了负号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如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就为:由此可得:无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