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浅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40577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体系”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质量管理体系”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质量管理体系”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质量管理体系”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质量管理体系”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浅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管理体系”浅谈 “质量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 只要上网就可以查到,195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这不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社会文化背景。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说法,“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权的至高无上”,由“人权”而派生出的“民主、平等、法治”、“公平、公正、公开”等等价值观。可以说,西方民主社会都是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运行的,自然而然,在公司文化中“管理体系”是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强调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高质量

2、的过程才会产生高质量的结果,这也是“程序正义”的法律原则在“管理体系”中的具体体现。 粗略地了解一下“背景”,是为了看清事物的本质,也是为了破解“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个难题。 “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公司中实施的现状 认识我们公司的现状,还是从我们的文化谈起。 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人权(利)”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人权(力)”。法律在我们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大家都知道。出了问题,我们自然就想到找“人”来摆平,其实我们的思想依托就是“权力”。“两猫论”、“成王败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等等思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过程在结果面前、制度在人情(权力)的面前

3、都是不堪一击的,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我们的公司中同样是如此。国内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的公司数以万计,但真正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进行运作的没有几家,绝大部分都失效了。失效模式主要有下面两种: 一、公司进行iso9001体系认证目的本身就是想得到一张证书。通过认证就是可以了,根本就不想进行具体的操作。 二、公司进行认证,也想在公司中去实施,但事与愿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理论与实践脱节,最后也就成了两套系统。大部分公司都是处于这样的境地。(具体的难点在下面阐述) 也许还有极少的公司做的很好,但我还真没见到。宁波市这几年按照卓越绩效模式搞

4、了个市长质量奖(质量管理体系的升级版),我参加过申报和评选工作,我们也获得了这个奖项。但我只能遗憾告诉各位,这个奖项本身就是个错误。 质量管理体系不被重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经济还不是自由竞争的经济,一部分公司获得资源与市场靠的不是好的管理,而是通过政府关系进行权力寻租。一部分找不到寻租空间的公司也没有心思进行管理,通过走假冒伪劣的道路进行非对称式竞争。市场竞争的不公平,管理的价值无从体现。 员工不感兴趣的原因和公司差不多,努力工作很难敌得过“潜规则”。 我们可以这样得出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建立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是改造我们的思想,灌输民主与法治

5、的普世价值观。 “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司中的地位 请允许我用法律来说事,除了体系与法律相通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是一名法律爱好者。言归正传。 体系在公司中的地位与法律在民主法治国家的地位是一样,一种至高无上、神圣的地位。很遗憾,我国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公司也不是这样。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确立体系的地位。大家都学过哲学,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要匹配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经济领域是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要求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自由竞争,而我国的上层建筑是垄断的,权力的垄断必要导致法律体系的式微,经济基础也不可能是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这样的中国模式是一种不合理的模式。好的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的市

6、场经济,任何个人、公司、政府、政党都必须受法治的规制。 公司也是一样,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秩序,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它的作用就是保证公司在一个可控的模式下进行运营,公司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必须受体系的规制(感悟中)。 体系也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如小学的课程。它的兼容性很强,又如电脑的操作系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在公司中的地位 上面说的太“形而上”,现在开始“形而下” 我们的公司中,“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一般都设定在“品质部”下面,在这里,我们犯了一个“望文生义”的错误。质量的含义早就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大质量”了,“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物。在这里,“质量管理体系

7、”关注的是公司整体运营的质量,这已经涉及到总经理的职责范围了。公司的“品质部”定位还是产品质量这个“小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覆盖全局,作为品质部的一个下属单位,面对品质部自己的问题时,无法保持客观公正性,很多时候自己都成了问题的一部分。面对其它部门时,很容易产生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质量部工作的观点,难以调动各主体部门和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紊乱现状,与法院和检察院在我们国家机构设置中的不合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比中美之间的差异,答案不言自明。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是公司体系的缔造者,也是体系运行的参与者与监督者。这就要求赋予“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独立的地位。可

8、以根据公司的性质,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置于总经理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和从业精神 谈到“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我们还是从管理的三种技能去论述 一、概念技能 这是高层应具备的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还是应该要具备一点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什么。公司的目的是生产产品,也是生产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推行普世价值观,打造以人为基础、以制度维系的软件系统。如果我们的工作塑造出的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人,这样的工作何止是伟大。 二、人际技能 这是成败的关键,“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面对的是全公司同事,在保持原则的情况下,去

9、推行一种价值观,传播一种思想,没有优秀思想工作能力与交际能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三、技术技能 这个比较容易学习,一般获得质量工程师证书的人员也就差不多,在工作中想到使用这些技能就可以了。 从业精神。今年是辛亥百年,反思历史也成了一种时髦。我也反思了一下,同样是东方文明的国家,日本用一次明治维新就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而我们中国一百多年都没有解决。我们的温总理不时地要求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总觉得是遥遥无期。 所以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除了要有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坚韧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经典的理论是这样阐述的,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是按照is

10、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到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单形成。这个从上而下的模式,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有距离,另一方面是我们“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本身的能力不足。认识上的距离,前面已经讲述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质量管理体系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认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思想都没有成熟前,大刀阔斧的全面推行,失败几乎是注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者在公司的处境,决定了很多的员工不愿意向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公司很难找到具备一定概念技能和良好人际技能的体系人才。当能力不足的人全面推行起来,难免顾此失彼,最后在各个

11、部门的抱怨声中一败涂地。说到这,各位朋友肯定想知道我有什么办法,我没什么好办法,只有个笨办法。笨办法的前提是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环境。我们就要向_先生学习一下,先搞一个特区试点,找到一个合适切入点,把有限的精力和能力把一个点培育好,树立一个榜样,逐步扩大到这个点所在的过程(线),扩大这个过程与相邻的过程交织的块面,最后到达体系这个系统。这个体系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司的不断成长过程。这是我在上一家公司总结的“点线面系统”四步曲体系优化方案。至于在这个体系的推行过程中要用到具体的技术技能有那些。想一下,pdca(质量改进七步骤)、过程方法、审核技术,有这四个差不

12、多了。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难点、误区及其它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东东,剩下没交代的就在下面一块炖了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切不可“急功近利” 上面说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推行一种普世价值观,塑造一种文化。短时间内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是不科学的。漫长的时间很容易使领导失去耐心,员工失去热情,所以推行时还是低调点好。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要以责任部门为主体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体系工作者包揽了各级文件的编制,也许大家会认为是不得以而为之。其实没有任何理由要我们体系工作者去越俎代庖。让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参与到体系管理中来,在管理体系的框架下进行工作,这也就是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 三、领导作用

13、“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同样,在公司中实现制度化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官僚文化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只知道让基层的操作人员按sop进行操作,但我们有没有想一下,我们管理人员的工作有没有进行标准化,我们是按标准化进 行操作的吗。举个例子,我们的会议很多,有没有想过这个行为也需要用过程方法来进行分析。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如何做。谁主导。谁配合。开会的启动条件。成本是多少。有没有增值。谁进行评估。这些管理工作,大家是不是觉得也要进行标准化呢。 四、职责 一个公司的很多问题都是出在管理职责不清上,这个也是体系关注的重点。 公司员工职责文件是怎么来的。人力资源部回答是。

14、各部门负责人提供的。各部门负责人又是怎么制定的呢,上网查一下,找一份相关资料改改就ok了。我现在就要告诉各位,这个职责是过程输出的结果,他的每一条都要对应一个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文件。一个过程只有一个主责部门,在程序文件中界定清晰。这是公司进行人员编制与管理的基础,这就叫人力资源控制。我们的经理们都希望下属能够有好的表现,把希望寄托在下属的积极主动性上,出了问题就抱怨下属不卖力,这是没有用的。公司购买了人力这个资源,这个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责任在使用资源的人,而不是这个资源本身。 公司应该呈现的是这样一个景象。每一名员工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承担工作,完成每一项工作的依据是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文件

15、。有问题不要紧,可以不断地进行改进,进行标准化。作为一名体系工作者,岗位职责是推行体系工作一个很好的抓手,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五、方针与目标 公司都有方针,这个方针大多是停留在纸上,或者挂在墙上,没有真正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为人民服务”一样,最终沦为一个冷幽默式的口号。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这个方针进行合适的展开。方针是由目标保证,目标是由程序或措施保证。也就是方针目标化、目标措施化、措施再精细化、精细化到标准化。 作为一名体系工作者对于这一点,大可不必放在心上,面对这种宏观的东西,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如果你把这一块都做好了,那就恭喜你,可以向高层挺进了。 这两天出了个甘肃校车悲剧,领导们又弄了一堆的指示,就是没有人去展开。悲剧也就自己在做pdca循环了,唉,上帝保佑。 六、执行力 有朋友谈到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员工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干起来不顺畅、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我的建议是去看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里面都有。不怪员工没有执行力,只怪自己不懂执行力,不懂体系。 七、成功还得靠自己 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