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405661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一、选择题(一)A型题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A. 石蜡切片、H-E染色B. 冰冻切片、H-E染色C. 涂片、H-E染色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A. 碱性磷酸酶B. 吞噬素和溶菌酶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D. 组胺酸E. 芳基硫酸酯酶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B. 在

2、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C. 来自多核巨细胞D. 细胞核常分45叶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 胞核呈圆形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A. 是有核的细胞B. 细胞直径78m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

3、中起重要作用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B. 是最大的白细胞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C. 残存的溶酶体D. 残存的线粒体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 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A. 卵黄囊血岛B. 骨髓C. 肝D. 淋巴结E. 脾1

4、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D. 细胞核由大变小E. 红细胞核消失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A. 7天B. 14天C. 30天D. 120天E. 1年(二)B型题A. 浆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D. 血小板 E. 中性粒细胞14在凝血和止血中起主要作用15产生免疫球蛋白16与抗凝血有关17能减缓过敏反应18能释放参与过敏反应的物质19杀伤细菌,自身解体成为脓细胞20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21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A. 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B. 少量嗜天青颗粒C. 血红蛋白D. 碱性磷酸酶

5、和髓过氧化物酶E. 过氧化物酶22单核细胞含有23成熟红细胞含有24血小板含有25中性粒细胞含有26淋巴细胞含有A. 嗜酸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E. 单核细胞27与肥大细胞相似,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反应28释放组胺酶,分解组胺,减缓过敏反应29具有杀菌作用30能分化成巨噬细胞31是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分化A 单核细胞B B淋巴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巨核细胞E T淋巴细胞32巨噬细胞来源于33脓细胞来源于34浆细胞来源于35血小板来源于(三)X型题36没有细胞核的是A. 成熟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网织红细胞D. 脂肪细胞E. 粒细胞37分

6、辨3种有粒白细胞的依据是A. 细胞的大小B. 细胞核的形状和分叶C. 胞质的颜色D. 特殊颗粒的大小和染色特征E. 有无溶酶体38. 中性粒细胞含有A. 嗜天青颗粒B. 黏原颗粒C. 特殊颗粒D. 异染性颗粒E. 酶原颗粒39嗜酸性粒细胞含有A. 中性颗粒B. 特殊颗粒C. 异染性颗粒D. 酸性磷酸酶E. 组胺酶40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A. 淋巴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浆细胞41单核细胞A. 逸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B. 由淋巴组织发生C. 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D. 核呈分叶状E. 来自巨核细胞42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是A.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B. 杀灭寄生虫C.

7、 减轻过敏反应D. 特殊颗粒的内容物可使血管扩张E. 增强过敏反应43嗜碱性粒细胞含有A. 肝素B. 白三烯C. 组胺D. 溶菌酶E. 吞噬素44红骨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网状组织B. 疏松结缔组织C. 造血细胞D. 脂肪组织E. 血窦45造血干细胞A. 有很强的增殖潜能B. 有多向分化能力C. 最早发生于卵黄囊血岛D. 有自我更新能力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小淋巴细胞相似46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基质细胞包括A. 成纤维细胞B. 网状细胞C. 巨噬细胞D. 血窦内皮细胞E. 脂肪细胞47巨核细胞A. 核分叶状B. 胞体巨大C. 滑面内质网形成网状小管D. 胞质突起深入血窦内E. 胞质可部分脱落48

8、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变化规律是A. 胞体从大到小B. 胞核从有到无C. 血红蛋白从无到有D. 细胞器从有到无E. 细胞分裂功能从有到无49属于溶酶体的颗粒是A. 嗜天青颗粒B. 中性颗粒C. 嗜碱性颗粒D. 嗜酸性颗粒E. 血小板的致密颗粒50出生后,造血干细胞可出现在A. 外周血液B. 淋巴结C. 脾D. 胸腺E. 红骨髓二、名词解释1血象2网织红细胞3中性粒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6造血干细胞7造血祖细胞三、问答题1试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试述无粒白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特点。3试述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 D 2. C 3.

9、A 4. E 5. E 6. D 7. E 8. E 9. B 10. A11. A 12. C 13. D(二)B型题14. D 15. A 16. C 17. B 18. C 19. E 20. B 21. D 22. E 23. C24. A 25. D 26. B 27. B 28. A 29. C 30. E 31. D 32. A 33. C34. B 35. D (三)X型题36. AC 37. BD 38. AC 39. BDE 40. BD 41. AC42. ABC 43. ABC 44. ACE 45. ABCDE 46. ABCDE 47. ABCDE48. ABCDE

10、 49. AD 50. ABCE 二、名词解释1对血液中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查称血象。2网织红细胞是指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有少量残存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可显示残留的核糖体,呈网织状。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3天后,残留细胞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达36。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对血液病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3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核常呈分叶核,或为杆状。胞质内含有两种颗粒:特殊颗粒较小,占80,中性,染为淡红色,内含碱性磷酸酶、

11、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溶酶体,较大,占20,染为淡紫色。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可吞噬和杀灭细菌。4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电镜下,颗粒呈圆或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长方形结晶体。颗粒属溶酶体,内含酸性磷酸酶、芳香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嗜酸性粒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等作用。5嗜碱性粒细胞仅占白细胞总数的01。核分叶或不规则。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染成紫蓝色,并具有异染性。电镜下颗粒有膜包被,内含肝素、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嗜碱性粒

12、细胞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6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最早起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血岛内。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和向多种血细胞系分化的能力,并能进行自我复制。出生后主要分布在红骨髓,其次在脾、肝、淋巴结和外周血中也有少量分布。7造血祖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失去多方向分化能力,只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分化,因此也称定向干细胞。造血祖细胞无自我复制能力,其数量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补充。造血祖细胞保持高度的增殖能力,各系细胞的扩增主要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三、问答题1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种。中性粒细胞直径约1012m。细胞核呈分叶状,可分25叶

13、不等,多见23叶;此外也可见杆状核。核内的染色质颗粒粗大,凝聚成块状,核仁不明显。胞质颗粒可分为两种:特殊颗粒染为淡红色,较小,约占80,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染为淡紫色,较大,约占20,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中性粒细胞能作变形运动,由血液进入结缔组织中,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其数量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m。细胞核多分为两叶,染色质颗粒粗大。细胞质内含有粗大的、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为橘红色;电镜下,可见颗粒有膜包被,内含晶状小体,以及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可吞噬异物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胺以减弱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当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直径为1012m。细胞核亦分叶,但常不规则或呈S形,轮廓不清楚。细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染为深紫蓝色,并具有异染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常遮盖细胞核;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胺等,白三烯存在于细胞基质中。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2无粒白细胞分为淋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