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39978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级职称整理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设计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 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建筑设计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

2、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建筑设计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建筑设计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四年一月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一、建筑设计(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掌握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方式空间组合方式: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

3、交通联系部分;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过道,过厅,通廊。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交通枢纽2.熟悉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一原则:物质要求-实用、经济(鸟巢)精神要求-美观(遵循形式美法则)功能与形式统一二多样统一:1形式法则2构图技巧3构成建筑形式美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三建筑性质与造型1大量性公共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朴素大方2大兴公共建筑-功能相对复杂,造型艺术要求较高3纪念性公共建筑-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四建筑艺术特点:空间和体形,比例和尺度,色彩和质感,表达抽象,把握形式美的规律(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3.掌握公共建筑空间组合形式4.了解

4、常见公共建筑的空间尺度、视线设计及方法5.了解公共建筑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二)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1.掌握住宅套内各生活空间的布局与环境要求2.掌握住宅空间尺度和细部设计尺寸3.熟悉各类住宅的设计特点4.了解各类公寓住宅的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三) 建筑设计过程与实践1.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按使用性质:工业,农业,非生产性,居住,公共按规模2.掌握建筑各设计阶段设计深度要求3.掌握中小型建筑工程及细部设计的实践能力4.了解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心理、行为的关系二、建筑历史(一) 中国建筑史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征和技术成就2.了解中国建筑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法式规则及其社会文化

5、意义3.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有著名实物4.熟悉中国古典园林和北京传统民居的主要特征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

6、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

7、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三)、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

8、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四)、意境的涵蕴: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

9、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拙政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见山楼: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舜水的“沧浪亭”,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司马迁史记中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苏州网师园:网师即渔父、钓叟,柳宗元有“独钓寒江雪”之句(原为渔隐)北京陶然亭公园有“陶然佳景”,“望春浴德”,“童心幼境”,“水月松涛”,“九州方圆”,“胜春山房”,“濒岛飞

10、云”,“华夏名亭”八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若干个景点。其中“华夏名亭”(1985年修建)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由九个景点所组成,即以九个历史文化名亭及环境形成若干意境单元。它们分别是:屈原的“独醒亭”,王羲之的“兰亭”及其子(王献之)的“鹅池”碑亭,欧阳修的“醉翁亭”,陶渊明的“醉石”,白居易的“浸月亭”,(浸月亭,名字很不错(取白居易的“别时茫茫江浸月”),相传为周瑜的点将台哦)扬州瘦西湖的“吹台亭”,无锡惠山公园的“二泉亭”,苏州沧浪亭公园的“沧浪亭”,杜甫的“少陵草堂”碑。(陶然亭,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

11、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园林艺术法则已在前面加以论述,在具体造景创作中尚要用到许多方法,那就是造景手法。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一、主景与配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

12、凹。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5园中之园法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二、层次与景深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

13、、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三、借景与屏景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1远借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

14、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2邻借(近借)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透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河中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邻家有一技红杏或一株绿柳、一个小山亭,亦可对景观赏或设漏窗借

15、取。如“一技红杏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3仰借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鸡鸣寺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4俯借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5应时而借系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对一日来说,日出朝霞、晓星夜月,以一年四季来说,春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冬日冰雪。就是植物也随季节转换,如春天百花争艳,夏天浓荫覆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树木姿态,这些都是应时而借的意境素材。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四、对景与抑景(障景)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抑景或障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