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39257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4)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7六、病理科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七、放射科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八、康复理疗科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 肤。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

2、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九、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基础代谢等部门)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十、供应室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4、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十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

3、手术室前,共同 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 手术安全核查表。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 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 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

4、、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 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 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 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 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 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

5、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 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的第一责任人。十、医务科应加强对本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 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十三、分级护理制度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I、II、III级护 理及特别护理四种。一、特别护理(一)病情依据:1. 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2. 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 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二)护理要求: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

6、 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 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 实施床旁交接。二、一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 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2. 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3. 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二)护理要求:1.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 理、气道

7、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 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 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2. 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3. 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二)护理要求:1. 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 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2. 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

8、病人。3. 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二)护理要求:1.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十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 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 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 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 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

9、 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B超、心电图、内窥镜等)全体工作人员应 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 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 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做好相关记 录。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 命,确保医疗安全。四、具体操作程序: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 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 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

10、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 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 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 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 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 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 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

11、查结果 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 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 则。五、“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 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六、“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 图室等医技科室。七、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所有与危急 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 报告、处理流程。八、“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医务科对科 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定期检查并总结。重点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 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