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38972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系列讲座第一讲:怎样解答开放性积累题目:题型解法概述:中考语文中的积累题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积累题目,题面往往提供有关诗文的上句或者下句,要求考生填写下句或者上句,或者设置一定的情景,要求填写某篇文章相关的语句,它们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还有一种是开放性的积累题目,这类题目是要求填写或者回答的内容限制不多,答案是多元的。开放性积累题目主要有下面4种类型:1,词语类积累题。题干往往设计一种情形,要求写出相关的词语,而可供回答的词语不止一个。2,句子类积累题。这类题目要求回答的句子主要涉及名篇、名人名言、常见俗语等。3,名著类积

2、累题目。一般涉及相关文学名著中的成语、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和相关的文学常识等。4,综合类积累题目。就是学科交叉积累题。这类题目常常结合阅读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政治、地理、生物、数学等等有关的知识来回答问题。答题时,除了要能背诵默写语文课本上的要求背诵的诗文之外,还要学好各门功课,坚持阅读报纸杂志,阅读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做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及相关知识。例题:1,在2003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请你在下面写出4个以“水”字开头的成语。答案:水到渠成、水深火热、水涨船高、水落石出、水泄不通、水乳交融,等。2,在课文中,不少文章涉及了船,写出

3、古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诗句:答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3,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的的人物,请你说出有关他的两件事情,如“舌战群儒”。答案:“空城计”,“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七纵”等。4,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扁鹊是一位名医,他稍微观察就能准确判断出蔡桓公的病症所在。其实我国古代的名医很多,如( )( )( )等。答案: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5,经济全球化时代,既充满激烈竞争,又亟待协调与合作,人们要求创新型

4、人才还应当是善于协作的。他们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精神;他们善于在传统与现实、思想与实践、精神与效益、个人与社会等关系之间,不断地进行协调,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全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汉语中有许多成语都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别具匠心”、“革故鼎新”等。请你再写出两个表达创新的意思的成语:答案;标新立异;别出心裁。6,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草”字的句子,写出一句。(课内或者课外均可)答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7,古代诗人如苏轼、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在诗词中

5、都曾表达过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为国立功。请写出三位诗人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并写出作者的姓名:答案: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8,依照例子,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你熟悉的小故事:例如:红楼梦葫芦僧断案。西游记 水浒传三国演义答案:略。9,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工艺十分精湛。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工匠已经能够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铸造钟鼎,锡占六分之一;造斧头,锡占五分之一;造戈戟,锡占四

6、分之一高产量、高质量的青铜器折射出强盛国力的光辉,象征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日军侵华期间,企图掠走司母戊方鼎,还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请你写出1931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两个主要历史事件名称。答案:“九 一八”事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第二讲:巧解仿句题仿句题是要求考生依照例句的结构形式,运用修辞手法另造一个或者一组句子的试题,仿句题不仅能够考查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语言能力。从题干和题面的解题条件来看,仿句题主要有下面四种类型:一是话题型。题干或者题面对仿句的话题(内容)有明确的限制,而仿句的结构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等要求则隐含

7、在例句中。二是句式型。这类仿句的题面已经设置好固定的句式,一般是关联词语。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句式来答题,修辞方法则需要在例句中寻找。三是修辞型。题干中明确限定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而对领衔 句的结构形式的要求则隐含在例句中。四是全隐型。题干只要求依照例句仿写句子,仿写的句式、修辞以及内容要求只有通过认真分析例句才能明确。另外,还有话题句式型、话题修辞型等仿句题。这些仿写解题难度都小于上述题型。总之,无论解答哪类仿句题,都必须首先弄清仿句的“话题”,句子结构形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要求。练习:1,仿照例句,以“友谊”为话题造句。例句: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答案:友谊要用真

8、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培育,要用热情去浇灌。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还能常到百花园了。依照上面画横线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我不知道 ,而且 。也许是因为 ,也许 是因为 ,也许是因为 都无从知道。答案:我不知道家乡有这样闻名的古代建筑,而且 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也许是因为 我对家乡了解得太少,也许 是因为我的知识太贫乏,也许是因为我的兴趣爱好不够广泛 都无从知道。3,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外写出一个句子:我不是挺立

9、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答案: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4,仿照下面的句子中画线的一个分句,再写一个句子: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中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儿,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 。 答案: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像歌唱家一样唱出动听的歌曲。或者: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竟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得水一般自由穿梭。5,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者“你希望成才吗?”为开头写一句话。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

10、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答案:你渴望理解吗?那么别忽略了沟通,因为沟通是理解的前提。你希望成才吗?那么别忘记奋斗,因为奋斗是走向成才的桥梁。2,仿照例句,造两个句子: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柔柔暖暖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答案:如果像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盈盈润润的露珠。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方淡淡蓝蓝的天空。3,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画线的部分,将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还是遗憾。出发吧

11、,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答案: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4,仿照例句的格式,发挥想像,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字数可以比例句略多)。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答案:书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 能哺育人们心灵的成长。书是伴侣,陪伴我们渡过美好的人生。书是顾问,随时给你提供有益的咨询。5,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外写出一组句子,可以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必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例句: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色的帆。一棵树,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哨兵。凛然挺立的哨兵,为祖国边陲

12、筑起钢铁长城。一本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智慧的钥匙,为探索的人打开成功的大门。一种思想,是一座鲜明的坐标。鲜明的坐标,为人生指引航向。6,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像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 , ; , 。答案: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为人们酿造一分甜蜜。如果像一株大树,就为人们洒下一片绿阴。7,仿照例句写句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的伟岸,也没有完全的渺小;没有百分之百的强,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弱。答案;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也没有绝对的失败;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辉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磨难。第三讲:如何解答开放性“口语交际题”题型解法概述:中考口语交际题型考查说

13、话能力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单一应对型。题干设计了一种悲惨下场产,考生将自己代入材料中的某个人或者几个人,说出他或者他们应该说的话。2,多种角色型。试题要求考生以几种不同的“角色”,面对同一情境,说出符合各自“角色”的话。3,代为转告型。试题要求考生充当材料中的某个人物,将别人说的话转告给另一个人。4,情境变换型。题目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情境,要求考生代入材料中的某个人物,不断变换的情境和人物,说出相应的得体的话。解答以下几种说话题目,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语境(即说话的场合、情境),二是话题(即针对什么问题说什么话),三是角色(自己在这个语境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四是对象(交际对象的身

14、份、年龄、文化等),五是目的(说话的意图),然后再考虑说什么,怎样说才算得体。如果解答“代为转告型”的题目,还要弄清材料中的几个人物的关系,答题时要注意称谓、人称、语气、用语等因素的变换。另外,答题的语言要力求简明、连贯、得体。练习:1,甲乙两个班级的学生为了争得一面精神文明“流动红旗”发生了争执,而且越争越激烈。你想劝劝他们,于是说:(不超过30字)答案:为得到一面精神文明“流动红旗”而争执不休,这难道是文明的行为吗?或者:一个文明班级不会为争到一面精神文明“流动红旗”而与其它班级发生争执的。或者:靠争执得来的“流动红旗”一点也不光彩。2,身份为企业家、农业专家、画家的三个人应邀到神农架故里参观考察,途中经过一个长达十余里的长势旺盛、郁郁葱葱的银杏园。面对这片银杏园,他们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