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38961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n1 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1.1 规划背景市2005年3月编制完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线网规划确定了6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km。其中1、2、3号线为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4、5、6号线为辅助线。该线网规划于2005年4月1日通过市人民政府批复(市政发200535号),且已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8.5获国务院批复)。该线网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依据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5年3月编制完成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5年,确定了市城市快速

2、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为1、2号线,建设规模50.3km。该建设规划于2006年9月12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发改投资20061904号)。该建设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2009年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基础上,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年)编制完成。增加建设2条新线路,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港务区),建设规模36.3km;一号线二期工程(森林公园后卫寨)建设规模6.3km。2010年1月,建设规划调整通过国务院批准。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2011年5月市又编制了新一轮的建设规划,即市城

3、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1.2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由3条线组成,规划线路总长116.2km,共设车站84座,换乘站15座,车辆段3座,停车场4座、主变电站6座。(1)建设规划各线路长度与敷设方式该规划的3条线路的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见表1。表1 规划线路敷设方式与长度线路线路起讫点线路长度(km)敷设方式投资(亿元)备注4号线航天基地草滩34.3地下线231.45号线余和平村20.5高架线-远期预留线路和平村纺织城火车站24.3地下线161.361.4地上线桥梁方式过浐河,长1.4km6号线侧坡纺织城35.7地下线225.

4、55小计116.2618.31(2)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本次规划共设置3个车辆段,4个停车场。见表2。表2 车辆段、停车场设置与分工线路线路长度(km)车辆段/停车场名城辅助线路与功能占地面积(ha)备注434.3航天城车辆段4、5、6号线车辆的厂、架修基地;4号线定修、停车列检33草滩停车场4号线部分停车列检13525.7阿房宫车辆段5号线部分定修、停车列检32雁鸣湖停车场5号线部分停车列检1620.5余停车场5号线部分停车列检-远期预留634.7侧坡车辆段6号线部分定修、停车列检28纺织城停车场1、6号线车辆运用停放11与1号线合建(3)主变电站本建设规划共设110kV主变电站6座,其中4号线

5、拟于雁南四路站附近设主变电站1座。另外4号线在行政中心站附近与已建行政中心主变电站资源共享;5号线拟于和平村站、新桃园站和岳家寨站附近各设主变电站1座;6号线拟于科技四路站、田家湾站各设主变电站1座。(4)控制中心本建设规划4、5、6号线共享1个控制中心,其位于航天城车辆段。2 规划分析2.1 建设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市城市基本情况完全符合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2)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3)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要求,使城市公共交

6、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4)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是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是优化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护历史文物和旧城风貌的需要。 / 2.2 建设规划与市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与建议(1)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规划目标、布局要求和配套设施上与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与公共交通规划相协调。(2)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市土地利用规划、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市文物保护规划和市旅游规划基本协调。(3)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各相关规划都有较好的相容性。(4)轨道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以比较充裕、再

7、生能力较强的电力资源为动力的地铁作为城市骨干交通,具有无污染排放、快捷、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是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的基础。因此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较好的协调性。(5)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声环境功能区划、水源地保护规划、浐灞河生态区、曲江新区和航天城产业基地、沣渭新区规划基本相协调。其中5号线远期预留线路旺渠丰镐村(4.2km)经过沣渭新区规划的集中住宅区,丰镐村和平村段(3.5km)经过主城区规划的阿房宫遗址区和集中住宅区,高架敷设方式与周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和景观环境协调性较

8、差。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水源地保护区,工程施工期存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建设规划实施与水源地保护规划协调性较差。3 环境承载力分析3.1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到2020年4、5、6号线全部实施后,轨道线路、车站、车辆段场与综合基地总占土地资源面积约为251.36ha,占202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的0.51%。另外采用轨道交通这个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可以节约大约575.5ha的土地资源,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地开发方式是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土地资源不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制约因素。3.2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计到 2020年市年年需水量为25.63亿m3/a,总供水量为26.53亿m3/a,则

9、剩余水量为0.9亿m3/a。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后,4、5、6号线总用水量127.75万m3/a,仅占剩余水量的1.42,因此,市水资源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水资源需求有足够的支持能力。3.3 能源承载力分析2020年规划建设的4、5、6号线线路总长为116.2km,估算得总耗电量约为6.62108kwh/a。根据市电网负荷预测,4、5、6号线耗电量约占当年供电量的1.62%,故市电力系统完全有能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用电量。3.4 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市地铁建设规划线路涉与11条地裂缝。依据“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4号线沿线地裂缝变形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堪察”资料,地裂缝的活动对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

10、性质有明显影响,地表下6.0m,平面宽度10.0m围影响最为显著。地裂缝变形带的土体裂隙多、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基坑壁或隧道局部坍塌,也可能出现沿裂隙带的集中渗水现象,使基坑出现不均匀沉降。通过地裂缝对地铁4号线的影响类比分析可知,地裂缝对地铁线网的实施有一定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3.5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线位客运周转量2020年为2349.58(万人km)/日。若轨道交通客运量均由公交车承担,则折算成公交车为3916(辆.次)。因轨道交通替代部分地面交通减少了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相当于释放了一定量的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因此建设轨道交通对市空气质量

11、改善起到积极作用。3.6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4、5、6号线运营期污水总排放量占2020年市总污水排放量的0.064%0.122%,占市污水总处理量的0.068%0.129%。可见,此规划实施后,所排污水量占市总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总处理量的比例较小,经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不会改变相关纳污水体功能。3.7 声环境与振动承载力分析对于规划线路,需要针对不同的敏感点采取相应声环境减缓措施,通过设置声屏障与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在规划未建区域,调整临路侧建筑物使用功能,控制轨道交通与声环境敏感建筑物的距离,可以满足当地声功能区划要求。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

12、的前提下,轨道交通的振动影响也是可控的。4 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与的主要环境敏感区主要有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居民住宅区和浐灞生态区。规划线路周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3。5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小结与建议5.1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建议地下线两侧44m和地面线、高架线两侧35m不新建振动环境敏感建筑。(2)当轨道埋深为10m、15m、20m、25m和30m时,满足二次结构噪声标准的达标防护距离分别为30m、28m、24m、19和9m。建议在二次结构噪声影响的居民区,应当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降低其影响。(3)类比市地铁在建工程(1、2号线)对城墙

13、、钟楼的振动专题研究结果,可以分析4、6号线经过明城墙产生的振动影响基本可以满足古建筑振动允许值0.15mm/s的要求,但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建议采取减振措施。参考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GB/T504522008),地铁4、5号线运营产生时对大雁塔、小雁塔、青龙寺产生的振动速度均在0.15mm/s限值以下。但考虑到大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且线路距其相对较近,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工程应采取减振措施。4号线运营时对事变旧址产生的振动速度超过了0.15mm/s的限制,建议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5.2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4、5、6条线,除远期规划和5号线过浐

14、河段受地形限制规划设计1.4km高架外,其余全为地下线。地下轨道交通是对外部声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交通方式,一方面,工程自身产生的噪声影响围和程度均较低,且污染治理可控性好;此外,由于替代部分地面公共交通,有利于线路沿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的改善。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4、5、6条线走向与敷设方式基本合理。(2)根据预测,出入线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m,2类区为64m,3类、4a类区为30m;高架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0m,2类区为620m, 表3 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汇总表影响因素名称与路段途径线路或停车场位置位置关系线路敷设方式环境影响原因措施与建议水源保

15、护区渭滨地下水源地草滩停车场停车场位于水源地保护区附近,距距水源地二级保护区330m施工期和运营期存在潜在地下水环境污染加强场区污水处理单元防渗处理,尽可能避免生产、生活污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潜在影响浐河水源地(包括浐河地下水源地和田家湾地表水源地)6号线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地下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田家湾地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分界线地下线施工期潜在地下水环境污染加强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明城墙4号线下穿遗址重点保护区地下线振动影响控制轨道埋深、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并在施工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盾构法施工的工程保护措施。6号线从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下穿通过唐大明宫遗址4号线下穿遗址一般保护区地下线线路振动影响和风亭景观影响建议做好施工前的文物报批手续以与文物勘探工作;在丹凤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