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38816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翼城县浇底乡浇底村建设规划说明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本设计为翼城县浇底村设计。浇底村是浇底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半山区,位于翼城县东北部,是浇底乡经济文化中心。现状村庄建设用地10.30ha,人均141.10;规划至2015年村庄建设用地控制为9.27ha,人均用地111.69。现状绿地面积为1.44ha,规划人均绿地为17.31ha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本规划根据该村的气候与实际情况等因素,对该村的绿地道路、绿地、住房、用电、给排水、公共设施等做了全面规划。关键字:人均绿地;人均用地;给水排水;公共设施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一、地理位置1二、气候资源2三、土地资源2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2第二章 总 则3第一节 规划目的与作用3一、规划

2、的目的3二、规划的作用3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依据3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4第四节 规划基本原则4一、公众参与原则:4二、统一协调原则:4三、安全、完善原则:4四、特色性原则5五、注重生态原则5六、尊重文明原则5第五节 村庄人口预测与建设用地控制5一、人口预测5二、建设用地控制6第六节 村庄规划期限6第三章 村庄建设布局规划7第一节 村庄建设现状7一、现状建设特征7第二节 总体布局规划8一、总体布局结构8二、居住用地规划8三、园林绿地规划8四、竖向规划9第四章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11第一节 给水排水规划11一、给水工程规划11二、排水工程规划12第二节 电力电信规划12一、电力工程规划12二、电信工程

3、规划13第三节 环卫环保规划13一、环境保护规划13二、环卫设施规划13第四节 防灾规划14一、消防工程规划14二、抗震工程规划14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4第五章 村庄近期建设规划15第一节 治理目标、重点与基本原则15一、村庄治理目标和重点15二、治理的基本原则15第二节 村庄建设用地调整与土地治理15一、村庄建设用地调整15二、土地整理15第三节 建筑与庭院治理16一、建筑治理16二、庭院治理16第四节 设施建设与治理16一、道路设施建设16二、给排水设施的建设17第五节 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17一、村庄园林绿化17二、村庄公共环境美化17第六节 村庄治理行动计划18第六章 规划实施管理

4、19附表一: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结束语21参考文献22致谢语23i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概述一、地理位置浇底村是浇底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半山区,位于翼城县东北部。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东至石村,南至翟庄,东至青城。 浇底村是浇底乡政府所在地,是浇底乡经济文化中心。浇底乡下辖浇底村、东村、东洋社、宋家庄、苜蓿古垛、西马沟、张家庄、卫庄、辛家角、南角、杨家庄和郭家庄12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400人,340户。农村人口1280人,非农村人口128人;劳动力520个,其中农业从业人员340人,外出从业人员180人;受中等专业教育以上23人,初高中文化程度230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52

5、6人;分布在三河一垣共12个自然村。浇底乡社会经济情况一览表序号村庄户数(户)人口耕地面积(亩)男性女性小计1浇底村1202202104306002东村2565601256003东洋社204238805304杨家庄501101102205505苜蓿古垛184337802806张家庄6141125807宋家庄102223451808西马沟412921909卫庄50979519290010辛家角20514910035011南角923174070012郭家庄8231942310合计34072267814005170二、气候资源浇底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高温,秋季凉爽宜人

6、,冬季寒冷干燥,冬夏季略长,春秋季略短,多年平均气温12.4,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3.5,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7.6。最高年份平均气温13.6,最低年份平均气温11.3。多年日照时数2400.2小时,2月份日照最短,6月份最长。最大年份日照时数为2796小时,最小年份日照时数为2081.6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19天,最大年份无霜期265天,最小年份无霜期165天。多年平均冻土深35mm,最大年份冻土深60mm,最小年份冻土深度19mm。除霜期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最早在9月下旬,终霜日在4月上旬。三、土地资源 浇底村现有耕地面积5170亩,其中退耕还林1170亩,实际耕地面积4000亩。

7、粮食总产量为75万公斤,农民收入95%来源于粮食种植,发展酸枣是本村的优势。土地属于沙土。气候土壤宜农宜林,农作物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谷子。植被覆盖率21.98%,主要以经济林、果园、四旁植树为主。浇底村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境内有石门河、石村河和史演河,三河在浇底村交汇,河水常年不断流,河床宽窄分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农作物灌溉用水资源主要靠地下水资源,地下打井深80米。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浇底村建设用地比较分散,地形复杂,各类建筑布局杂乱,村庄现状西北部住宅建筑多为建筑质量差的土坯房、窑洞等,村内新修了南北向主要道路,路面质量较好,有效解

8、决了浇底村交通不畅,不够便利的问题。村庄西南部及东部有近几年来修建的砖结构住房及新建住房,比较整洁。建筑形式以独立的院落式住宅为主,布局规整。第二章 总 则第一节 规划目的与作用一、规划的目的1、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及其广大的农村腹地持续发展,必须编制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以支撑各项行动的科学实施。2、为了改善村镇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建设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为了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合理、科学地发展农村事业,提高全民的

9、生活水平。二、规划的作用 村庄建设规划是村庄建设的蓝图,凡经过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便作为该村庄建设的法律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如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实需要变更的,需分别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同意,镇人民政府可以对集镇、世间村庄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但涉及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等重大变更的,应当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认证,然后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后,由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依据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二、中共

10、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三、山西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五、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六、山西省村庄治理技术细则;七、国家及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八、浇底村1:1000电子版地形图;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充分考虑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因地制宜,力求找到现代乡村的最佳生活状态和生活空间的结合。三、现

11、实与长远相结合,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循序渐进,远近结合,重视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土地开发和建设的实施。第四节 规划基本原则一、公众参与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因此在村庄建设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尊重民意,大量征求公众意见,使规划更合理、更可靠。二、统一协调原则:第一,本次规划要与上一层次规划统一协调;第二,本次规划内部各种用地、各种空间之间要统一协调;第三,本规划区要与外部用地、空间统一协调;第四,规划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各项活动统一协调。三、安全、完善原则:村庄建设规划首先要体现各种安全规划,防止各种灾害;同时,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

12、农村的人居环境尽快得到改善。四、特色性原则首先,规划要分析地方特色,尽量保存固有的农村风格,发展特色人居环境;第二,规划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千篇一律,搞城市化。五、注重生态原则在村庄建设规划过程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地方生态培育,使村庄的绿地景观系统与大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六、尊重文明原则农村作为一种生活形态,有其独有的农村文明,这种文明反映在布局、空间、建筑形态、景观等各个方面,承载着广大农民的记忆和爱恨,规划应该在借鉴中发展村庄。第五节 村庄人口预测与建设用地控制一、人口预测 2007年,浇底村现有居民120户,共430人,人口历年自然增长率6,现有政府机关、学生等流动人口300

13、人。根据有关部门提供人口统计资料,预计规划期末流动人口为380人,采用综合平衡法对XX村人口进行预测: 综合平衡法是以国民经济为依据,对人口增长采用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计算公式为:Pn=P0(1+A)8+B其中Pn规划期末人口数;P0现状常住人口,取430人;A为自然增长率;A取6B为机械增长人口;为380人n为规划年限,取8年。由以上公式计算可得,规划期末浇底村总人口为830人左右。二、建设用地控制现状村庄建设用地10.30ha,人均141.10;规划至2015年村庄建设用地控制为9.27ha,人均111.69。第六节 村庄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是2008-2015年。其中近

14、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15年。 第三章 村庄建设布局规划第一节 村庄建设现状一、现状建设特征 1、道路系统现状道路作为村庄的基本骨架,它把居民的各种出行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交通系统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的生活方式。根据浇底村地形特点,其交通组织采用主要干道加小支路的形式,安全快捷;规划主路由于地形地势原因,采用半环路形式。在保证内部交通的同时与空间领域的划分相适应。主要道路控制红线为20米,路面宽度为8米、宅前路路面宽度2.5-3.5米。道路保证车行入户,村庄主要道路有条件时应设置照明设施。村庄巷路可根据当地特点,因地制宜选取材料进行硬化。2、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浪费现象较严重。拆除部分年久失修、房屋破损的居民点,新建居住组团;整治旧区的街巷及内部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