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385701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导入案例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成功的导入法,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去探索、学习新知识。语文导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结合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 设计有效的导入, 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学生就不以为苦,反而会从中获得乐趣。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兴趣与学习效率总是成正比,亦是学习的源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好”才有“乐”,才可能因老师精彩的导语,由课前(下)的无意注意转为课上的有意

2、注意。而故事的内容既要与课题紧密相联,又要短小,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世说新语两则一课,我很自然地讲了一则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此外,还有学生自己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像“文彦博树洞取球”“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亦可以由学生来讲述或表演,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 “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 _ 。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 . 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 _ 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_ 。啊 ! 巍峨

3、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 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 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_,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_ 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辨,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学习知识

4、的过程是学生在心领神会的情况下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的过程,我们怎能忽视学生的心理而去唱“独角戏”呢?况且在教学“这台戏”中,学生是演员,而不是看客,怎样教演员演好教学这台戏,这是我们老师“导演”的责任,而演员演戏的关键是他们的心里爱唱戏, 这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 笔者从长期应试教育文化课挤占音乐、美术课,压抑了学生们的感情的实际出发,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开展活动。经征求学生意见,笔者给学生抄录了母亲的歌词,上课前播放了这首歌, 阎维文深情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情。接下来我们结合作文课,口语交际举行了

5、“说说我的母亲”口语表演。为了打消同学们不好意思的场面,笔者和班里的机灵鬼带头做了“母爱无边”的演讲,另外两个同学表演了“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本剧,此后,同学们的情感难以抑制了,纷纷说出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有的同学竟泣不成声。在这种感情激昂的教学场景中,我们展开了对课文我的母亲和课外阅读文丑娘的学习,形成了男女两组你问我答活动,并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同学们积极、主动、快乐、热烈、多角度的学习研读了课内外这类文章,谈出了“以前不理解母爱”的真实感受。在后来的作文三八节,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的实践活动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家长通过电话或者亲自到校和我交流, 都说这段时间孩子一下长大了,成熟了。可

6、以看出,在上述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他们的向导,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这样活跃、动情的课堂,这种有唱、有演、有问有答的竞争课堂又有哪个学生不愿参与、 哪个学生的灵魂不受触动?教书育人,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了。三、诗词名言,以情入心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时, 即在父母的教示下童声稚气地开始“背诵”了。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蕴藉的哲理,丰厚的意境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中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歌(包括古诗和现代诗歌),教师若能声情并茂地以优美的诗

7、词导入新课, 定能轻易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何其芳的秋天等,教师都可以和学生一块儿背诵描写相应季节的古诗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再如,学习短文两篇之贝壳时,我就试着以席慕蓉的诗歌导入: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 一篇虚幻的神话 / 任它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 /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 在坠落的昏眩里 /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无怨的青春) 学生在上课铃刚响时的躁动一下子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大家的心都被这语言清丽、 优美温婉的诗歌吸引了过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常说:“课堂一分钟,课外十年功。 ” 语文课堂的导入既有其艺术性, 更有其创造性。 导入的方法可谓千千万,这方面的经验总结文章网络上亦随处可见。然而,所有的方法与技巧,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毕竟,教学艺术贵在创新。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依据学科特点及每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 去拓展思维,不断探索,适时总结。我们的追求应该是以独创的导入智慧、独特的个人风格行进在语文教学的一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