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385310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华文风呼唤本色归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华文风 呼唤本色归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多见学生作文的浮华文风,常生忧患之念,现罗列一二,谈些浅见。一、伪高度现象“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是一篇表达母亲对他无私付出的日记中的结束语!“如是后现代的形而上的思潮”,乍一看,为一个初中学生所表达出来的深度咋舌幸喜不已,再往下细看,就是一篇写考试失败后的沮丧心理的随笔引言。这些颇具高度和深度的话语在学生作文中出现,不甚枚举,且大多情况下与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不达调,摆出这样的自己都不怎么理解的语言只是想要有可能的增加文章的深度。二、滥抒情现象 中学生年龄,情感丰富,但是也常常负面的见于学生的习作中,通篇抒情,“啊”、“哎”、“嗨”、唏嘘”、

2、“呜呼”等等词语全部上阵,把一篇文章抒情到了文章直接没感情,甚至一些论说性的文章里都可见多篇幅的不当抒情。三、华丽堆砌现象多见学生习作中通篇语言华丽,“全明星”组合,却把真正需要表达的主题闪烁至不可见的现象。四、套用现象学生习作中,常见一些固定的模式甚至于固定的主题思想,且会出现多个学生相同模式,相同主题,相同的语言的有趣现象,形成学生一招鲜,屡试俱爽的恶性习作方式。五、无病呻吟现象为赋新词强说愁,多见同学习作中在一些缺乏意义的切入点上,吟咏叹息,深挖深掘,为了表达自己根本都没体验过的情感硬是生拉硬拽的往自己想要的情感方向上靠,最终让我们体会到黏糊糊的假大空情感,好一阵纠结。六、新八股现象八股

3、文,是因为内容固定,思维固定,模式固定,读之最终能入仕的好处让过去的读书人神魂颠倒,终出现如范进周进孔乙己等鲜活形象博得后人一笑的悲剧。迫于考试的压力,我们的语文老师中也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以固定的模式训练学生,深度揣摩阅卷人的心思,文章开篇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的固定的新八股文章。七、教师热心过度现象由于各式各类的学生征文活动频繁,学生呈现的习作在教师的审视下,高度不够,深度不够,于是乎,为了达到所需要的深度、高度,教师只好热心的亲自披挂上阵,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学生的作品就只剩下学生原来写过一篇文章这个事实了。针对以上显浮华的习作风格,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或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归

4、。一、本色做人 文如其人,只有当我们习作者有着率真的心性,本色的情怀,也才能呈现出如清泉般清亮亮的文字和思想,作为中学生,本来就具有质朴率真的心性,纯纯本色的情怀,所以我们是不需要用一些自己根本驾驭不了的一些深度语言去填充自己的文章。把自己内心的那些真实的、感人的、美好的那些真实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就是既传达着美好又略带些稚拙但绝对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本身就是美好的,我们又何必假装少年老成的把自己的文章写的带翰林味道呢? 二、追求准确 表达,当我们洗尽铅华走进其本质的时候,才发现,表达准确才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不一定需要把文字中那些最抢眼的字眼堆叠起来博得读者的注目,需要的是表达清晰

5、,准确。如果我们养成这样的习惯,会出现遇到写作文的时候,根本下不了笔,因为自己一定要等到想出惊世骇俗的文字时才动手,那结果是,可能整整一节课,你只写了个题目,你迟到一两天交上来的作文,已经根本找不到你最初所想表达的主题,千古文章意为本,你写的文章的指向性才是这一堆文字的最终目的。三、向真向善 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的文学著作,沉淀给读者的是一种浸透着真善美力量的美好,它需要的不是我们挖空心思的杜撰和捏造,它也不一定就是要大到具轰动性效果的大事件,它可能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个闪烁着美的瞬间,它可能就是一个真实发生的小细节,它可就是一种切身体会到的情感,它可能就是一个有着积极影响的方向,所以,我们假

6、大空的表达只会留给读者咬着牙忍受着往下读的不畅感受。四、追求个性 作文是最能够体现习作者丰富灵动的个性空间的,只有用专属于我们自己独有的、具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才能够洒脱的呈现自己传达出的唯美唯善唯真的底蕴。五、内化积累 写作水平的提高,多读书用以积累几乎是唯一的路径,所以,多读是关键,它不是我们读了些功利粗浅的作文技巧留给我们的模式,它更不是一种套路,它是我们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且你又把这些积累内化成专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一种底蕴。如果积累不够,内化不够,那我们的运用一不小心就是抄袭。作为老师,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营造氛围,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写

7、真实情感体验,切不可为了短暂的功利目的,对学生进行新八股文训练,指导给学生固定的作文模式,束缚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学了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我给同学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在平常给大家规定了很多的要求和规范,给你一次机会进行反驳,充分运用学到的驳论技巧,能说服我,我就更改或者废除某些要求,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事后学生的习作也极尽驳论之技巧,文章充满了战斗力。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作文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 当然,以上对学生习作现象的罗列也难免苛责,提到的所谓办法也是针对有了一定的写作功底的这类学生,甚至于这一堆文字也难脱伪高度式的堆砌、新八股式的无病呻吟,如果万幸的是有那么一个两个同志在这一堆文字里有小一点点的认识和感知,就不甚感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