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38167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七年级 语文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四)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工整抄写下面几句诗(3分):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他正向古代典j 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zng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 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j 的文化药方。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2、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动画片三个和尚让一场大火使三个和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救火,只见小和尚忙得 ,瘦和尚累得 ,胖和尚喘得 。A直不起腰 B接不上气 C收不住脚3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自然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深林人不知, ”是宁静淡泊的心境;“峨眉山月半轮秋, ”是清朗秀美的秋意;“ ,竹中窥落日”是惬意闲适的心情。 思乡怀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谁家玉笛暗飞声, ”是李白听笛声荡漾起的满腹乡思;“愿驰千里足, ”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 ,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思情。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按要求填写内容。(3分) 成长中的少年,有的

3、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有的经历苦难的岁月变得坚强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文学作品人物人物描写人物评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最后一课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热爱祖国仇恨敌人阿廖沙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懂事能干5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4月,是全国中学生安全活动月。为此,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以“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

4、成下面的任务:【我的捕捉】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内容。(2分)4月2日中午,实验中学安排七年级段708名学生进行了消防紧急疏散演练。模拟消防警报拉响,该校七年级段的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紧张而有序地排好队伍,用打湿后的小毛巾捂住鼻口,猫腰顺楼梯而下,到教学楼前的空地上集合。各体育委员即整队并上报人数。 【我的宣传】请你拟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2分) 【我的点子】为更好地开展活动,请为学校提两条可行的建议。(不与题重复)(2分)(1) (2) 二、阅读理解( 65分) (一)木兰诗(13分)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

5、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2分)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4分)描写爷娘: 描写阿姊: 描写小弟: 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2分)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3分)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2分) (二)比较阅读(15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6、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7、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1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4分) 3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6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3分)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8、5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

9、比桑葚要好得远。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2分)2、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从形状、颜色、声音、味道四个方面具体刻画景物,请从以下四个方面各摘出相关的词句。(3分)(1) 视觉: (2) 听觉: (3) 味觉: 3、从本段文字写景的特点,可以看出主要写的是 _ 三个季节的景物。(2分)4、这段文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三种写景顺序交织而井然有序,这三种顺序是:(6分)(1)、从结构上看:由整体到_(2)、从对象上看:由 _ 到动物再到_。(3)、从位置上看:由 _到 _ 再到 _。5、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 。(2分)6、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再写出层意。(3分)第一层: 第二层: 7、请概括本段叙述的4件有趣的事(每件事不超过四个字)(4分)(1)_ (2)_ (3)_(4)_8、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