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37892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 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二、教学设计理念本单元的特点是有明确的阅读、

2、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7、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四、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4、学习书信

4、的正确格式及写法。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五、教学措施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

5、学习的快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世界及自身开始了思索,有所得,也有困惑.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犹如良师,为他们指明方向,解除困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同时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每课教学的最后中,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六、教学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乌塔 1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语文园地七 4课时课 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

6、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教学难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法/学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词卡教学课时两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7、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可分为几段?(三)、学习生字生词。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读生字。3、指名读生字。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四)、练习朗读课文。(五

8、)、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

9、后再指名读。(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6、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四)、学习第三部分

10、,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3、汇报上面的问题。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1、读最后一段。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

11、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三)、学习生字生词。合作学习生字:(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四)、练习朗读课文。(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思考: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想: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三)、学

12、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1、读最后一段。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儿读书伯父说 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儿读书亲眼看教学反思课 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理解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13、读通课文。教学重点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法/学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词卡教学课时两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2自学生字新词;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3检查自学情况。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4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全班交流。(1)第三自然段。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2)第四自然段。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通过对比一“张”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