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377598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1995年9月 中国 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说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自此之后,我国财政学界就如何 利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效率型的经济增 长展开了大讨论,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和措施。但是,这些 讨论大都属于对策性研究,所提出的财政对策最终是否会 奏效并不清楚,也就是说,没有分析 这种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如果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财政政策很难发挥作 用。为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90年代兴起

2、的 新增长经济学”或内生增长理论”及其财政政策含义,为我们今后的讨 论提供理论依据。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自亚当斯密以来,整个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 因素争论了长达200多年,最终形成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 要素(TanziandZee,1997,):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性资源的积累;(2)在一国的技术知识既定的情况下,现在资源 存量的使用效率;(3)技术进步。但是,60年代以来最流行 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依据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 量为自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的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

3、长,因此就得到了当要素收益出现递减时长期经济增长停止的结论。可是,90年代初期形成的 新经济学”即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长期增长率 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也就是说,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 因正规 教育、培训、在职 学习 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 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 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 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 结论。当然,许多经济学家早已看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Schumperter,1934;舒尔兹,1990;贝克 尔,1989),但是,他们都是把它们看作是外生因素。这样,这两种理论的政

4、策含义出现了分歧:尽管财政经济学家一直认为财政政策能够影响经济增长(因为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许多方面,诸如扭曲性税 收的负效应、累进税对储蓄倾向的不利影响以及增加税收动 用额外资源以提高公共投资水平等等),但是新古典增长论却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完全是由理论本身的外生因素决定的,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政策,长期增长都不变,或者说,财 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充其量只有短期效应,而不能影响长期增 长;而内生增长论则认为,一国的长期增长是由一系列内生 变量决定的,这些内生变量对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是敏 感的,并受政策的影响。如果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 那么,问题就是经济行为主体特别是政府如何能

5、够影响增 长率的大小,因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再次成为关注 的焦点。众所周知,本世纪 60年代和70年代盛行的是索洛(Solow,1956,和斯旺(Swan,1956,创立的新古典经 济增长模型,即把经济增长解释为生产要素(特别是物质资 本)的积累过程。该模型表明,只要投资超过重置破旧机器 的必要水平,资本存量就会增加,从而人均产出就会增长。 然而,尽管该模型预测出短期的人均增长,但资本积累最终 会出现收益递减问题,这时,人均产出停止增长。用索洛的 增长模型来说,假定储蓄是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即S=sY ,且这些储蓄全部用于投资,则资本积累方程是:dK/dt=sY- 8K (1)由于资本的

6、收益是递增的,当投资只能足够弥补折旧(8K)时,方程式(1)所表明的资本积累过程最终会达到 稳定状态。这表明,长期经济增长率为零。尽管如此,该模 型确实把注意力集中于试图理解技术变化的性质,因为如果 有技术变化,新投资不一定出现收益递减。凭直觉来看,增 加完全相同的机器虽然资本存量增加了,但收益无疑是递减 的。可是,如果每台新机器在技术上更为先进,就不会发生 收益递减。尽管新古典长模型的创建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但 并没有构建出技术变化模型。阿罗(Arrow,1962,)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1962年发表过一篇文章,把技术进步与投资的实际过程联系在一 起指出,投资都是在做新事情,这无疑将产生新

7、知识。他用边干边学”(LearningbyDoing)术语来描述这一过程。后来,罗默(Romer,1986,)在开创所谓的新增长理论”或 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Growth The ory )时又拾起了这种思想。 相对于索洛-斯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而言,内生增长模型认 为长期增长率是正的。为此,内生增长模型就得解释(积累 的生产要素)收益递减为什么不会发生的原因。要解释这个 问题并非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因为积累的生产要素不变收益 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的收益递增同时发生。收益递增意味着 企业的规模越大,效率就越高,从而不可能达到竞争性均 衡。因此,内生增长模型必须找到一种途径,使企业层次

8、的 收益递减,而使整个经济层次的收益(至少)不变,所以总 是要保持对投资的刺激。企业层次的收益与整个经济层次的 收益之间的偏离,说明了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之间存在 着差异,继而说明政府的政策具有潜在作用。简单来说,解决企业收益与整个经济收益之间偏离这一 问题的大致 方法 有两种:或包含人力资本,或考察技术进 步(也可称之为知识创造或发明或革新)。这两种大致方法在很多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因为它们都是建立知识”积累模型:在人力资本模型中,这种知识假定内含于人力 中;在技术进步模型中,这种知识假定内含于机器或产品中。 因此,内生增长理论可以看作是对知识积累过程的模型化。首先,考察卢卡斯(Lu

9、cas,1988,)建立的以人力资本 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第一,人 力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种 思想可能表示为如下微分方程式:(2)式中,h代表人力资本,3代表正常数,(1-u)则是人力 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份额。在卢卡斯的模型中,人均收入增长率与人力资本增长率成正比。因此,一般的政策含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包括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至 关重要。第二,卢卡斯指出,一国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影响 着每一企业的单个生产率。换言之,存在一种外部性。这种 外部性意味着社会最适增长率高于私人增长率:经济行为主 体的投资不会达到最适状态,因为在他们的自身

10、计划中不包 括其投资的外部效应。当然,这正说明了政府政策在促进人 力资本投资水平提高中的作用。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在不同的行业中有所不同这 一事实,而且,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培训和工作经验, 因此,人力资本一般与特定行业有关。卢卡斯指出,倘若某 一行业具有较高的潜在人力资本增长率,那么,作为一个国 家来说,最好引导资源流向这个行业。可是,市场力量不会 实现这一结果,因为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具有外部性。其次,考察格鲁斯曼和赫尔普曼(GrossmanandHelpman,1991)建立的以技术进步而非人力资 本积累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假定企业面临着这样 一种决策,即在研究与开发(R&D

11、)领域投资多少;而研究 与开发活动反过来又会发明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研究与 开发投资决策取决于研究与开发的效益和成本。研究与开发投资的效益是产生新产品,企业卖掉这种新产品取得利润(该模型假定对新产品的生产拥有产权)。因此,该模型隐含着一大堆有关市场条件和知识产权的假设,最终是为了说 明企业具有稳定的需求条件。研究与开发的成本取决于劳动 力成本以及企业获取的知识。假定企业获取的知识越多,从 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成本越低。一国的知识总量假定取决于 所有企业过去从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总量。因此,每个企业 都从其他所有企业所从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受益,这就是说 研究与开发具有完全的外溢效应。换言之,研究与

12、开发使企 业有了新发明的机会,这种发明完全拥有私人产权,但同时 也使公共知识存量增加了,而这种公共知识存量可以被其他 所有企业免费利用。这种外溢效应或者说技术外部性的存在 说明政府政策要发挥作用。上述考察的罗默模型、卢卡斯模型和格鲁斯曼-赫普曼 模型只是最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还有很多其他模型侧重不 同的增长方面,诸如金和罗伯森(KingandRobson,1993,)的知识传播内生增长模型、阿格赫恩和豪威特(AghionandHowitt,1992,)的模仿与创造性消化内生增长模 型以及杨(Young,1991,)国际贸易内生增长模型。所有这些 模型表达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最

13、终推 动力,特别是这些模型试图说明企业如何积累知识,这种知识广义地包括人力资本和技术变化(Rogers,1997,)。这种知识积累表示为增加人力资本、生产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 这些模型表明,知识和积累过程会出现外部性或知识外溢效 应,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各种政策旨在扶持研究与开发、 革新、人力资本形成甚至关键性产业部门。综上所述,我们对内生增长理论所表达的经济增长的原 因作出如下简单的非技术性陈述:第一,获取新 知识”(包 括革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概念);第二,刺激新知识运用于生产(市场条件、产权、 政治 稳定以及宏观经 济稳定);第三,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进内生增长理

14、论突出了第一个方面,而第二个方面隐含在 各种内生增长模型中,因为这些模型对企业面临的市场条 件、产权和经济稳定性作了假定,同时,还强调了这两个方 面出现于企业层次上。最后一个方面按理说也稳含在内生增 长模型中,因为,从数学上讲,这些模型都建立了消费者模 型,用来解释(比如说)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正的既 定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配置消费的动态最适化问 题。二、内生增长理论的财政政策含义我们看到,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物质资本(即可以积 累的生产要素)的收益率递减使人均增长停滞不前,而且财 政政策没有机会影响经济的增长率。然而,内生增长理论则 通过克服可以积累的生产要素收益递减性质而使经济

15、增长 率内生化,并通过财政政策解决人力资本积累外部性、技术 外部性和知识外部性等问题。(一)线性生产技术内生增长理论克服可积累的生产要素收益递减性质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假定宏观经济生产函数与人均资本是线性关系,即:y(t)=ak(t) ( 3)式中,a是一个常数(技术系数),且a0。假定人口不 变,典型个人的目标是使无限时间期间的效用流量折现值最 大化,则增长率g的决定方程式是:g=(a-r)/ (4) 式中,r代表时间偏好率,c代表不变边际效用弹性。 从中可以看出,只要ar,人均增长率就是正的。因此,技术系数a决定了增长率,而且能够影响该系数的任何财政政策 都会影响增长率(Rebelo,19

16、91,)。(二) 外溢效应解决资本收益递减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假定物质资本 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或知识具有外溢效应,而后者对物质资 本的边际产量又具有正效应,避免物质资本的边际产量趋向 于零。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阿罗(Arrow,1962,)的思想,他认 为,知识的取得(即学习)与经验紧密相关,而经验的衡量 指标是总投资积累额。用比较正规的方法来说,即典型企业 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丫(t)=f(K(t),A(t)L(t)( 5)式中,A(t)代表知识或人力资本存量,是一个效率参数, 对在时期t雇佣的劳动力数量L(t)的影响是正的。因此,技 术变化是一种增加劳动力的技术变化。必须注意的是,知识 存量将提高每一工人的效率,但知识存量一旦形成,它就成 为一种共用品,因为所有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