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373802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世界》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底世界网络教学随笔张晓辉陕西省汉中师范附属小学张晓辉海底世界一文是人教版小语六册的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要求利用老师制作的海底世界网站自主学习课文;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了解更多海底知识。在在线论谈网页交流学习感受,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我班学生活泼、自信而又善于展示自己,特别喜欢表演课本剧。他们基本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我运用建构主义

2、抛锚式教学法。教师利用网络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想象,更宽地拓展了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1.在教学时首先播放海底世界情境朗读录像片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这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令人为之倾倒,为之折服.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说,对课文有初步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因势利导,确定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物产丰富?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接着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进入海底世界网站进行模拟“海底畅游”。2.在网站我设计了这几个栏目:自主学习、自学课文、动画欣赏、景

3、色奇异、物产丰富、拓展资料、海底畅想、在线论坛、自我评价,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学习。3.让学生当潜水员观察海底神奇的景象,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从而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进入海底世界网站学习,海底奇妙的图片、动画、文字像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他们有的为画面配导游词;有的在网页迫不及待地进行交流;有的干脆自己把想象的景象画下来学生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享受着网络带来的精神食粮,仿佛说“我要学”“我要写”“我要画”在情境中学生兴趣浓厚,及时设计有创意的写、画、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构

4、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4.接着模拟“海滩畅谈”想象师生来到松软的沙滩,用“我当小导游”“我发现”“我认为”学生喜欢的形式来说收获,谈感受,夸作者。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氛围,让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收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1)学生当小导游通过操作动画一边演示一边解说: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海底黑暗却有许多光点这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常常有动物在窃窃私语;这一明一暗

5、,一动一静,静中有声的神奇景象,通过直观画面对比,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动手操作从而突破景色奇异这一重点。(2)学生当导游演示海底的动物活动方法各不相同(演示: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乌贼和章鱼能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呢?倾听学生怎样解说。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有快有慢有进有退有动有静)学生当导游积极操作动画,像在看动画片一样突破难点。学生用“我发现”来交流动、植物,矿产多种多样。海底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活动方法各不相同,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海底植物有大有小,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是地

6、球上最长的生物。海底植物种类繁多,海藻家族就有8000多种。从体验中得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一篇常识性的课文,写得如此生动,飞扬着诗意的风采,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欣赏文章。在品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熏陶中逐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5.我国选择了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学生学习了课文,老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进入海底畅想网页,湛蓝的海水,优美的图片,五光十色的海底动植物并伴随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大胆设想假如人类保护海洋,未来海底会是什么样的?假如人类破坏环境海底又是什么样的?插图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和老师、同学交流。学生画的未来

7、的海底世界图和写的未来的海底世界文章。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海底知识,这是进行想象的素材。利用网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他们在海底建工厂,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和鱼类交朋友。通过调查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的海底动植物有上千种。通过“海底畅游”“海滩畅谈”“海底畅想”学生已经成为海底知识小博士,深刻了解到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兴趣正浓,还想更进一步了解海底的奇特景象。这时进入拓展资料网页,这里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搜集的资料,选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随时在“论坛”网页发表评论或者交流自己的收获。这个网页是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他们在这里体验成功,发表见解展示才华,讨论疑

8、难问题。这是网络给学生搭建的锻炼能力的平台。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即可以通过老师的随机点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还可以进入学习自评表,不断实现多渠道的效果反馈。交流提高。这节网络课的优点是:1以前我在教学这课时,学生只知道课本上的几种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这次我制作海底世界网站,不仅将抽象的句子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融为一体的形象的镜头,还增加了大量的拓展资料,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再现了海底神奇的情景。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兴趣盎然地自由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我认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师生浏览了上百本书,访问了各个有关海洋的

9、网站,学生搜集资料的热情高涨,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了。2利用网络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图文并茂的画面吸引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他们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心灵感受到了。围绕教材师生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网络中,激发兴趣,点燃情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3.网络教学的拓宽资料,充分展现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活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开阔,更活跃的探究平台,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海底,还了解了地理、环保、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海啸,海和洋,海洋能源,海底聚宝盆,海上交通与通讯等)4.利用网络BBS论坛,使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学

10、会不断学习、探究,随时和他人交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5.网络教学营造的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激起了学生智慧的波澜;点燃了探索的火花。用眼看、用嘴说、用脑想、用手写,人人参与充分展示个体的独特理解。听说读写的语文的基本功这节课得到充分的训练。在电脑上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促使尖子生“吃好”,后进生“吃饱”。有利于课堂调控更有利于减轻老师负担,因为学生的作业和疑问老师随时可以在电脑上批改交流,这是动态的心灵交流,就像打电话一样方便,就像进了聊天室一样轻松。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收、发作业反复改错的烦恼。.这节网络课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愉悦地自学完成了知识目标;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来自学的方法;神奇的海底吸引着学生去探索。不足之处是:1.网络的吸引力的确强大,使个别学生迫不及待地漫无目的地浏览,以后应多加强引导。2.课件制作中由于技术原因“海底畅想”网页不够生动。拓展资料还应加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有关大海的歌曲、儿歌、谜语、神话故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