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37128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东营区职业中专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一、行业发展分析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 深化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 际国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 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企事业 部门急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二、企业调研1、调研的目的这次调研的目的是研究电气自动化专

2、业的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 企业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 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为2017 级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2、调研的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面向一些需要电气自动化类人才的大中型企业在人才需求、 生产工艺、使用设备、岗位需求、核心技能、主要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 研。3、调査情况汇总与分析(1)企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企业主要注重的是高职学生的创新 能力、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基本素质,对身体素质和专 业转换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应该注意的是对文化课成绩要

3、求的很低,这说明 企业注重的是实际能力和素质,另外也说明文化课所反映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遭到了企业的质疑。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岗位应该定位在生产线的组装、调试、设计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组装、调试等方 面。三、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电气自 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 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2、职业领域1、主要工作岗位:(正文格式)(1)电气控制设备

4、操作(2)电气控制设备安装(3)电气控制设备维护(4)电气控制系统集成、维护(5)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试2、次要共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可以删掉)(1)工厂供配电(2)单片机控制系统集成3、人才培养规格1、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观念。(2)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4)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阅读能力、翻译和交流能力。(5) 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2、专业知识(1) 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2) 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3) 掌握电子的基

5、本知识。(4) 掌握工业通信的基本知识。(5) 掌握电气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6) 掌握电气发展的基本知识。(7) 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3、职业能力(1) 具备电气识图、制图能力。(2) 具备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3) 具备电子线路焊接与电子产品制作能力。(4) 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5) 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选择、使用、调整,电气装配与调试能力。(6) 电工作业安全与工厂供配电技术应用能力。(7) PLC控制技术应用能力。(8) 电机控制技术应用能力。9)电力电子及变频技术应用能力。10)传感器使用与测量技术应用能力。(11)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力。4、职业资

6、格证书(1)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或以上)(必考)(2)通过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一级或二级(或以上)(选考)(3)中级级维修电工(必考)(4)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选考)(5)电气设备安装工(选考)4、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工作项目任务职业能力1、常用电气控制1.1电气设备安装111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能力112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113基本线路的连接能力1. 1.4电气识图与装配能力1.2电气设备维护121电气设备的检测与诊断能力122电源模块的检测及更换能力123数模转换模块的检测及更换能力123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分析、故障检测能力2、单片机控 制系统的开 发、集成2.1外

7、部电路 设计与集成211电子识图制图能力2.1.2电子元件识别、选择与测试能力2.1.3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能力2.2单片机程2.2.1单片机程序识读、设计、调试能力序设计2.2.2单片机外部芯片的集成3、工厂供配 电3.1工厂供配 电311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参数调整能力312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操作能力3.1.3安全用电的能力4、PLC的控制 系统集成与 维护4.1输入设备的集成与维护4.1.1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4.1.2A/D转换模块的安装与测试4.2输出设备的集成与维护4.2.1常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护4.2.2电动机的使用及简单维护4.2.3变频器的安装与使用4.2.4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

8、的安装与维护4.3PLC程序编 写与调试431PLC编程软件的使用能力432PLC程序编写能力4.3. 3PLC程序调试能力4. 3.4PLC的通讯设置能力5、自动化生 产线设备维 护5.1自动生产线设备维护511动力电机的运行维护能力5.1.2生产线控制器的运行维护能力5.1.3控制电机的运行维护能力5.1.4自动生产线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5、培养方案框架体系1、课程设置路线(1)专业主要服务行业:陕西省铜川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机械加工工厂,食品生产企业、电气等行业。-,n(2)主要就业岗位:电气设备操作岗,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岗,电气设备管理岗,电气控制系统维护与维修岗,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与设计岗

9、等。(3) 围绕工作岗位群,确定人才培养技能要求。(4)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开发课程体系。(5) 校企合作制定标注: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设 置课程体系;结合我国职业资格标准,共建课程标准,基于岗位(群)工作过 程,开发典型案例驱动的知识与技能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四、结论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应该抓住如下几个方 面: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建立 在对一般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并坚持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专业教师对教 育学的探索,要是教改得以深入,应注

10、意广大教师的参与性,要研究与指定 相应鼓励政策。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传 统技术与高新技术、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等关系。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门化课程需要及时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材料、新工艺、 新技术、新产品情况,体现针对特征,因此,应把小本教材建设作为专业特 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5、“产学结合”及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 量、拓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产学结合” 既是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办学模式的一种实践,应坚持不懈。只要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才能 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其专业设置才能符合高等 职业教育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