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36663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一、图像打印、记录设备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像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二、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三、图像记录对疾病有关的声像图表现或对临床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检查者应给予记录。记录媒体可采用热敏打印,计算机打印,cd盘存储,工作站存储,光盘刻录等。(1)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2)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2、。(3)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二)1、各医疗单位和射线诊断科(室),必须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建立科室质量保证组织和制订本单位的射线诊断质量保证方案(下称“质保方案”),质保方案的实施情况作为医院评审和放射科(室)临床科(室)考绩的重要依据。2、各医疗单位的射线诊断科(室),应建立各射线检查系统的评片标准和严格的评片制度;废片及重拍片要有记录,并作出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射线诊断报告书写的内容和格式由医疗单位制定出一定的规范,并有审定和签发制度。市(地)级以上医院放射科的诊断报告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或主任授权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4、射线

3、诊断科(室)应有质量保证工作的各种记录、质量控制检测胶片等资料。至少保存五年,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5、各单位购置射线诊断设备时,应根据拟开展的诊断项目,对射线诊断设备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设备订购合同上,应对防护及影像质量性能指标,安装调试及验收检测提出要求。6、各单位使用射线诊断设备应由生产厂家或通过考核合格持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生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安装者出具安装调试报告。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使用中的射线诊断设备,应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设备进行重大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后,必须进行验收检测,达到规定的指标方可继续使用。射线诊断科(室)应对成像

4、设备及器材定期地进行稳定性检测。8、各级医疗单位应将射线诊断设备的订购合同、产品说明书、各种检测和维修记录建立档案并长期保存。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三)1、影像科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贯穿全科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2、科室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科主任作为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行驶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3、影像科质量管理组织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科学指标、规划、措施、效率评价及信息反馈等。5、加强全体员工质量管

5、理知识教育,全科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人人参加质量管理活动。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或专人形成报告,定期向医院。7、对质量工作平日要进行质量监督控制,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促进各项质量不断提高。8、每月在科室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一次,全科工作人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对上个月的技术质量管理情况及诊断报告审核情况进行汇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进一步改进。9、不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教育,并考核记录存档。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四)一、为了不断提高本科技术人员的摄片质量和责任感,保证线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断可靠性,每天拍摄的照片采取民主评片制,运

6、用质量监测的手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诊断质量的控制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减少重摄片,降低患者_射线辐射剂量。以使本科技术人员在每日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以资达到共同提高。二、每月统计公布评片质量结果,对优片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差片率较高者应令其采取措施,积极整改,科室并对每一次摄的差片或费片扣_元(由于患者原因造成的除外)。三、跟班进修(未单独)实习人员在操作中,出现违反操作造成废片及差错事故,其责任由当天当班人员负责,并予记载,进修实习人员不追其责任。四、每月底由技师长将评片按每人进行统计甲、乙、丙、废片结果,上报科主任备案。_年_月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五)1、影像科以医疗

7、质量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贯穿全科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2、科室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科主任作为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行驶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3、影像科质量管理_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科学指标、规划、措施、效率评价及信息反馈等。5、加强全体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全科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人人参加质量管理活动。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_或专人形成报告,定期向医院。7、对质量工作平日要进行质量监督控制

8、,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促进各项质量不断提高。8、每月在科室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一次,全科工作人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对上个月的技术质量管理情况及诊断报告审核情况进行汇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进一步改进。9、不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教育,并考核记录存档。功能科超声影像图片质量管理一、图像打印、记录设备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像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二、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

9、力学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三、图像记录对疾病有关的声像图表现或对临床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检查者应给予记录。记录媒体可采用热敏打印,计算机打印,cd盘存储,工作站存储,光盘刻录等。(1)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2)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3)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四、按季度对影像片进行质量等级评判、分析讨论,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功能科_年_月修订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六)一、为了不断提高本科技术人员的摄片质量和责任感,保证线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断可靠性,每天拍摄的照片采取民主评片制,运用质量监测的手

10、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诊断质量的控制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减少重摄片,降低患者_射线辐射剂量。以使本科技术人员在每日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以资达到共同提高。二、每月统计公布评片质量结果,对优片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差片率较高者应令其采取措施,积极整改,科室并对每一次摄的差片或费片扣_元(由于患者原因造成的除外)。三、跟班进修(未单独)实习人员在操作中,出现违反操作造成废片及差错事故,其责任由当天当班人员负责,并予记载,进修实习人员不追其责任。四、每月底由技师长将评片按每人进行统计甲、乙、丙、废片结果,上报科主任备案。_年_月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七)1、各医疗单位和射线诊断科(室

11、),必须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建立科室质量保证_和制订本单位的射线诊断质量保证方案(下称“质保方案”),质保方案的实施情况作为医院评审和放射科(室)临床科(室)考绩的重要依据。2、各医疗单位的射线诊断科(室),应建立各射线检查系统的评片标准和严格的评片制度;废片及重拍片要有记录,并作出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射线诊断报告书写的内容和格式由医疗单位制定出一定的规范,并有审定和签发制度。市(地)级以上医院放射科的诊断报告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或主任授权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4、射线诊断科(室)应有质量保证工作的各种记录、质量控制检测胶片等资料。至少保存五年,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5、各单

12、位购置射线诊断设备时,应根据拟开展的诊断项目,对射线诊断设备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设备订购合同上,应对防护及影像质量性能指标,_调试及验收检测提出要求。6、各单位使用射线诊断设备应由生产厂家或通过考核合格持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_。生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_者出具_调试报告。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使用中的射线诊断设备,应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设备进行重大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后,必须进行验收检测,达到规定的指标方可继续使用。射线诊断科(室)应对成像设备及器材定期地进行稳定性检测。8、各级医疗单位应将射线诊断设备的订购合同、产品说明书、各种检测和维修记录建立档案并

13、长期保存。功能科超声影像图片质量管理一、图像打印、记录设备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像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二、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三、图像记录对疾病有关的声像图表现或对临床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检查者应给予记录。记录媒体可采用热敏打印,计算机打印,cd盘存储,工作站存储,光盘刻录等。(1)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2)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3)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